一組關於“糖尿病足”觸目驚心的數據!
全世界每30秒鐘就有一條腿因糖尿病而被截去。
全世界所有被截腿的人中,有70%是糖尿病患者。
在發達國家,有5%的糖尿病人有足部的問題。
足部問題是導致糖尿病人入院治療的最常見原因。
據估計,在發展中國家,有40%的糖尿病醫療資源被足部問題所佔去。
絕大部分的截足病因是由足部潰瘍開始的。
每6個糖尿病人中就有1人要忍受“爛腳”所帶來的痛苦。每年全世界約有400萬人患上足部潰瘍。
這些都是事實,絕非危言聳聽。因此,關心和保護糖尿病人的腳,刻不容緩!
萬幸的是,絕大多數的足部潰瘍及截足手術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其中有近85%的截足手術是可以避免的。為此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糖尿病臨床醫學中心成立了“糖尿病足病防治協作組”,並由內分泌科劉芳副主任醫師、血管外科梅家才主任和趙珺博士、骨科董揚主任和放射介入科趙俊功副主任醫師等組成。在今年世界糖尿病日到來之際,本刊特邀六院“糖尿病足病防治協作組”的劉芳、梅家才、董揚、趙珺、曾明等專家撰文,告訴您如何早期發現有患糖尿病足的危險、如何進行足部護理、如何早期診斷及時干預,讓您擁有一雙完整健康的腳。
哪些人是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情況的糖尿病患者是患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合併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尤其是下肢麻木、感覺減退者;
●合併下肢大血管病變;
●以往有足潰瘍史;
●足趾或足骨關節畸形,如爪狀趾、錘狀趾、夏柯氏關節、扁平足;
●合併足底胼胝(老繭)或雞眼;
●失明或視力差;
●有長期吸煙史;
●有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症;
●有下肢皮膚乾燥、皸裂,小腿汗毛脫失;
●有腳部皮膚發涼、冰冷,冬天更明顯;
●有小腿或腳部浮腫。
認真對待糖尿病足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也在悄然轉變。幾十年前令人“談虎色變”的重大的疾病,比如結核,已大大減少;另外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卻逐年上升,佔據了民眾健康的“殺手榜”。
老年朋友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的名稱其實很熟悉,身邊或家庭中很多成員都有輕重不同的病變。具體到糖尿病,很多朋友自以為非常了解:不就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過高,從尿中排出嗎?其實這只是一個很小方面的表象。從醫學角度來説,糖尿病是一種代謝障礙性疾病,對人體的損害是全身性的,絕不僅僅是血糖偏高這麼簡單。其損害的過程也比較緩慢,往往經過多年的潛移默化才表現出嚴重後果。這些後果可以統稱為糖尿病的並發癥,而血管損害就是其中一種主要的並發癥。
人們都知道,血管受到損害以後,組織和器官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應,也就得不到充分的營養供應,必然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嚴重的就是肢體壞死。下肢相對於心臟是偏遠地區,“後勤供應線”長,血管受到影響的機會自然很多。最先表現出來的就是地處“最邊疆”的腳趾的問題,然後是整個的腳部,於是就出現了“糖尿病足”的概念。最初晚上睡覺時感覺腳發涼,熱水不管用,棉被捂一夜也不管用;而後走路時小腿疲勞,只能走走停停;再往後是下肢疼痛;最後是足趾局部皮膚水皰、破潰、感染、潰瘍、變黑(壞死)。隨著病變的逐漸發展,這種從腳趾開始的壞死逐漸向上發展,而且大多數出現感染,出現這種情況後,短期內將會危及生命。據統計,糖尿病史5年以上者,15%有下肢動脈缺血症狀;10年以上者,20%表現出下肢缺血症狀。而50歲以上的年齡段中,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高出正常人40倍。因為糖尿病足發展到嚴重階段,截肢保命幾乎是唯一措施,有些晚期病人甚至連截肢的機會都已失去。
糖尿病足重在預防
糖尿病足是指由於神經病變、外周血管病變和感染等各因素引起的常見足部疾病。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中,神經病變發生率15%,外周血管病變發生率5%,感染發生率7.6%,近3%病例需行截肢術。
糖尿病足的治療,關鍵在於早期預防。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肌電圖檢查了解神經病變狀況,及時提出預防足底潰瘍及感染的科學建議。還可以檢測足底力學分佈情況,是否有足底異常應力分佈集中區。如無相關足底應力檢測條件,了解足底胼胝異常分佈也是可行的補充手段。可通過矯形支具、矯形鞋減輕足底負荷,或轉移足底不良應力集中區。輕、中度缺血和局部組織缺氧應考慮血管旁路手術。也可用介入治療改善肢體血循環。
同時,糖尿病患者應了解糖尿病足的保健要點,做好預防很重要。以下就是保健要點:
穿溫暖舒適的鞋。鞋子合適對糖尿病病人非常重要,要穿軟皮、棉或萊卡面料的平底鞋,樣式要寬鬆,讓腳趾舒服地伸展。
穿鞋前檢查鞋內有無異物、粗糙接縫。有異物的清除異物,鞋裏內襯最好是整塊皮或棉布,鞋跟、鞋前部有粗糙接縫的新鞋、“包子”樣式的鞋會磨破皮膚,造成不必要但又很危險的皮膚破損,導致潰瘍形成。
穿棉襪,每天更換襪子。棉、羊毛等天然材料的襪子比較透氣,有助於排汗;另外襪口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腳的血液供應。
每天檢查自己的腳。重點檢查腳趾、腳縫間和腳底,若自己看不清楚可用反光鏡或請家人幫忙。
每天晚上用溫水泡腳10分鐘到一刻鐘。
洗腳後塗抹潤膚霜或膏。用護手霜、蚌油、甘油或醫院配製的尿素酯,每天洗腳後均勻地塗抹在腳背、腳底、腳後跟,但不要抹在趾縫間,保持趾縫乾燥。
堅持有規律的運動。飯後快走或慢跑半小時,以加速血液循環,改善足部血液供應,促進雙足皮膚營養。
睡前按摩雙腳。用右手手心搓左腳腳心,左手手心搓右腳腳心,反復按摩各100下左右,直至腳心發熱。
戒煙。吸煙對糖尿病大血管尤其不利,所有糖尿病病人必須戒煙。
每年至少一次專科檢查。可及時發現糖尿病神經或血管並發癥等危險因素,早期診治,將糖尿病足病消滅在萌芽之中。
對出現局部慢性潰瘍的患者,通過手術行跖骨頭截骨或關節成形術,改變足底應力分佈,同時輔助矯形鞋,可促進潰瘍癒合。局部感染的患者,可考慮行局部清創術,這時治療的關鍵是徹底清除壞死組織、包括骨,同時保持創面的無菌,任何其他局部用藥,如加重創面的感染,必將導致壞死和截肢平面的上升。在感染、壞死面積較大的情況下,應果斷截肢,這對於防止並發癥、縮短治療療程是重要的選擇。
是否一齣現糖尿病足就要截肢呢?
當然不是。截肢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藥物治療原發病是主要的措施,可延緩血管病變的發展。但如果藥物作用不大,血管外科的方法也有很好的效果。
既然糖尿病足是腳部血液供應不夠所引起的,通過人工搭橋的方法將血液引到腳部不就能解決問題了嗎?是的。這是很多年來血管外科醫生經常進行的一種傳統手術方式。將人工血管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移植血管越過狹窄的病變血管,把血液引到“乾涸”的腳部,使之重新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腳趾潰爛區奄奄一息的細胞和組織很快恢復了活力,潰瘍可以迅速癒合。病人感到腳暖和多了,走路小腿也不疼了。對於足趾或部分腳面壞死的情況,通常壞死的不可能復生,但由於血液供應充沛,壞死區的邊緣不再繼續向上蔓延,正常和不正常組織之間的分界線越來越明顯,最後,壞死的足趾可以自己脫落,難以脫落時採用手術方法將壞死部分切除也就可以了,避免了“因腳失腿”的高位截肢,充分保留了肢體的功能,對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有非常大的好處。
但搭橋術存在一個問題:既然是橋,就需要兩端都有“橋墩”。糖尿病足血管病變的是從下肢開始的,因而上面的橋墩必須在病變開始的更上方,這很容易找到,因為從腹部到下肢的大段血管都可以用做橋墩。而一旦病變向腳部延伸得很遠,沒有空間用做橋墩怎麼辦?搭橋術就無法進行了。
還有其他手術方法可以應用嗎?答案是“有的”。一種手術稱做“靜脈動脈化”,意思是把腿上的靜脈當作動脈使用。在血管外科醫生手裏做到這一點並不難。每個人的腿部有兩套靜脈系統:深靜脈和淺靜脈系統,都負責將下肢的血液運送回心臟。“靜脈動脈化”手術就是借用淺靜脈系統的一支,把它與動脈對接起來,類似南水北調,把血液從靜脈血管中引到腳部,同樣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如果連腿部的靜脈都沒可用的,是否就再也沒辦法了呢?不是的。另一種手術稱作“腰交感神經切斷術”。人的腰椎旁邊有一條交感神經鏈,負責下肢的血管收縮。平時它不斷給下肢血管發佈神經信號,保持下肢血管的收縮狀態。手術的原理就是將該神經鏈切斷,使下肢血管失去部分收縮能力,變得擴張,可以容納更多的血液通過,因而可以增加腳部的血液供應,同樣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目前已經可以採用腰部“鑽孔”的方法,用特製的器械、微創的技術完成該手術,術後切口不用縫線,一片創可貼就了事。
總的來説,糖尿病足雖然很嚴重,但並非一定截肢不可。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只要定期到醫院檢查下肢血液供應就可以了,多數醫生只要用手往患者的足背一“搭脈”就可以知道腳部的血液供應是否足夠。當然更準確的方法是進行下肢動脈彩超或磁共振檢查,可以準確了解下肢動脈病變的範圍和程度,為具體治療方案的選擇尋找一個準確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