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3月1日開始,內蒙古的公立醫療機構將全部開設濟困病房和濟困門診。
為了解決困難群眾看病貴、看不起病的問題,內蒙古一直在探索濟困病房和濟困門診的開展工作。早在去年3月,內蒙古開始實施濟困病房、濟困門診的創建試點工作。當時要求各盟市(地區)政府所在地所有三級醫院開設濟困門診、 濟困病房。而2007年,濟困病房、濟困門診的創建工作由部分地區的試點推廣到全區的所有公立醫療機構,特別是離農牧民最近的旗縣醫院。
濟困對象和濟困規則明確
去年試點工作以前,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就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濟困醫院、濟困門診或濟困病房建設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濟困病房、濟困門診,要為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牧民、城市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低保人員、進城務工人員以及老人、兒童等困難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提供平價醫療服務,緩解困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的問題。
內蒙古開設的濟困病房、濟困門診在3個方面體現濟困特點:一是要免收掛號費;二是要減免藥品費用,減免額度不低於10%;三是減免大型設備檢查費,減免額度不低於20%。同時,在全區醫院推行用藥公示制度。每個季度對單價為10元以上、使用總量在醫院排前10位的藥品進行公示,對使用這些藥品數量排在前10名的醫生開出的處方進行抽查,對其中最不合理的10個以上的處方進行公示,遏制不合理用藥行為。
據不完全統計,試點一年來,全區三級醫院已開設濟困門診和濟困病床近6000個,為困難群眾減免費用1300多萬元,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
醫院積極響應配合到位
試點開始階段,很多人擔心醫院會不會積極配合,畢竟醫院在濟困方面是要犧牲一部分經濟利益的。記者為此展開了調查,沒想到各家醫院響應、配合十分積極。
在內蒙古規模最大的醫院內蒙古醫院,各臨床科室均開設了濟困病房(惠民病房),共設有濟困病床150張。該醫院承諾,將為濟困病房的患者選擇更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時醫療服務質量絕不會隨著價位走低而降低。
在內蒙古精神衛生中心,9個科室每科開設45張平價病床,凡是生活困難及低保患者,憑有效證件,均可獲得30%的醫療費減免優惠。該醫院開展濟困醫療服務一個月裏,就有3名符合條件的患者享受到醫院的減免優惠。內蒙古中蒙醫院、內蒙古婦幼保健醫院等也都開設了濟困病房濟困門診,相關的指示牌都挂在了醫院的醒目位置。在濟困門診裏,醫生們表示,將儘量為患者減少各種不必要的檢查,用藥方面能省則省,全力為患者著想。
張拴來自國家級貧困縣和林縣,這位50多歲的農民來內蒙古醫院為妻子做膽囊手術。在濟困病房享受到了10%的藥費減免。他説回去以後,合作醫療還可以給他報銷50%的費用。
為公立醫院改革提供思路
為了保證濟困病房和濟困門診工作能夠持續開展,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要求各地要主動申請政府財政的支持,確立醫療濟困專項經費。各醫院積極建立醫療救助基金,保證濟困醫療工作有持續的經費支持。各地在濟困醫院與濟困病房、濟困門診的建設中,堅持與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相結合,與建立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相結合,多方籌措醫療救治經費,確保濟困醫療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廳長楊成旺介紹,不管是濟困病房、濟困門診,還是平價醫院的提出並付諸實施,還需要時間和老百姓的檢驗,但是它為公立醫院的改革提供了一種思路或者目標,即:回歸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特徵。
正在北京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人大代表、內蒙古口腔醫院副院長呂秋娥認為,讓困難群眾看得起病是解決民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療改革的方向問題。像內蒙古這樣地廣人稀的地區,在某一個地方建立平價醫院,對於其他較遠地區的貧困患者來説,交通問題依舊是大障礙。因此,選擇地市、特別是旗縣所在地城市的綜合醫院開設濟困病房和濟困門診,為貧困患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要比在某一個地方建立幾所平價醫院實際得多。通過開設濟困病房和濟困門診的試點,逐漸探索公益性醫療服務的運行機制,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記者 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