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47萬北京市城鎮勞動年齡內無業居民可以參加大病醫療保險了,一年內累計最高報銷達7萬元。低保人員、生活困難補助人員和重度殘疾人員還可以享受到免費參保。北京市財政將為此每年補貼1.4億元。
至此,北京已經形成基本醫療體系,該體系由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和城鎮無業居民大病醫療保險構成。
此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了約佔全市城鎮戶籍人口75%的城鎮職工,覆蓋了約佔全市城鎮戶籍總人口20%的“一老一小”;而這一制度的實施,覆蓋了約佔全市城鎮戶籍總人口5%的城鎮勞動年齡內無業居民。有關負責人説,這意味著北京市人人都享有醫療保障,在全國率先實現全民醫保。
低保人員、生活困難補助人員和重殘人員參保政府買單
凡具有北京市非農業戶籍,在勞動年齡內未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範圍,且男年滿16周歲不滿60周歲,女年滿16周歲不滿50周歲的居民,都可參加城鎮勞動年齡內無業居民大病醫療保險。
保險的籌資標準分成了城鎮無業居民和殘疾人員兩檔。為了促進有勞動能力的城鎮無業居民通過積極就業解決醫保問題,在其籌資標準中以個人繳納為主,政府適當補助。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700元,個人繳納600元,財政補助100元。據統計,這部分人全市共有41.4萬,對於其中的6.1萬享受城市低保和生活困難補助待遇的人員,參保不用個人繳費,所需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
對於殘疾人籌資標準的確定,主要考慮要加大對殘疾人保障的資金投入。同時,考慮到這個群體患病幾率更高,比如精神病患者,需要常年吃藥、住院,一年的住院費用在4萬元左右。另外,考慮城鎮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的統一性,籌資標準也不宜過於複雜。因此籌資標準為1400元。城鎮勞動年齡內殘疾人員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1400元,個人繳納300元,財政補助1100元。據了解,無業居民中的殘疾人員有3.8萬人,還有1.8萬重度殘疾人員,重度殘疾人員的個人繳費部分也由政府買單,個人免費參保。
醫療保險年度內累計最高報銷7萬元
參保人員按照“就近就醫”原則,可在全市定點醫療機構範圍內就近選擇3所醫院作為本人的定點醫療機構,並可在全市定點醫療機構中的中醫醫院、專科醫院、A類醫院直接就醫,就醫時,須攜帶《北京市城鎮居民大病醫療保險手冊》。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介紹,城鎮勞動年齡內無業居民大病醫療保險主要用於支付住院醫療費用,以及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腎透析、腎移植後服用抗排異藥的門診醫療費用。城鎮無業居民大病醫療保險主要解決住院的醫療費用,起付標準為1300元,超過部分按60%的比例報銷,每年累計最高支付限額為7萬元。
全民醫保之路
2001年4月1日,《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開始實施,這個文件從法律角度明確了北京基本醫療保險的組織管理、待遇享受、基金籌措及監督等方面的問題,標誌著北京醫保改革的大幕由此拉開。同年11月,北京市把在職業介紹服務中心和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以個人名義委託存檔的人員納入了醫保。
2002年4月,醫保覆蓋範圍又進一步擴大,北京市出臺政策對破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方面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規定和説明。同時,為了減輕破産企業實行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後個人醫療費用負擔,又為這部分人建立了補充醫療保險制度。
2003年,北京市開始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農民看病提供了醫療保障。同年12月,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發佈《關於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範圍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和退休人員,應當在2005年4月1日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據了解,這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群,意味著北京醫療保險改革加快了前進的腳步。
2004年和2005年北京市相繼出臺了《北京市外地農民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和《關於加快北京市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繳費水平、待遇水平。
2007年,北京市實施了城鎮無醫療保障老年人和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了學生兒童和無保障老年人這兩個群體,市政府每年出資4億元補貼“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讓百萬家庭沒有了後顧之憂。
今年,北京市出臺城鎮勞動年齡內無業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財政每年補助1.4億元,為47萬勞動年齡內城鎮無業居民建立醫療保障。(記者 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