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涼,又到了小兒秋季腹瀉的高發期。記者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了解到,近日該院兒科門診60%左右都是腹瀉患兒,多名患兒已住院治療。專家提醒,嬰幼兒父母要注意提防。
廣東省二醫兒科傅萬海主任説,秋冬季是小兒腹瀉病高發季節,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因多發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稱為“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多發生在6—24個月嬰幼兒。發病時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病初可有嘔吐,常先於腹瀉發生。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一般患兒都會有以上症狀,比較容易診斷。
小兒患秋季腹瀉主要是對症治療,如止瀉、有發燒的退燒、有脫水的進行補液等,再用一些腸道收斂的藥,配合抗病毒治療,一般3-7天就會恢復。
專家提醒説,如果患兒出現少尿、皮膚粘膜乾燥或患兒煩躁不安等脫水現象,家長就需要重視,趕緊到醫院看病。否則嚴重者會出現電解質紊亂、休克,更有甚者還可有輪狀病毒性腦炎、腸出血的危險或繼發其他細菌性感染而危及生命。(記者 陳楓 通訊員 戴紹飛 宋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