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健康提示:腸道患病勿忘科學“食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30日   來源:解放日報

    炎症性腸病患者出現營養不良很常見。原因有三:首先,進食後往往出現腹痛、腹瀉、黏液血便等症狀。不少人抱著“與其吃了有害,不如少吃或不吃”的想法,越來越害怕吃。還有的患者則因為切除了部分腸段或造瘺等,消化吸收的面積有所減少。此外,病變部位的滲出、出血,也不斷丟失血液和營養成分。據統計,56%-75%患者(尤其是克羅恩病)存在體重不足,60%-80%的患者貧血。因此,科學“食補”很關鍵。

    緩解期或輕症患者飲食管理的總體原則就是要實現飲食平衡,必須能夠涵蓋患者每日所需的營養配額,滿足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組分,保證腸道病變修復,又要避免飲食不當,胃腸道消化吸收的負荷過重,促發病情活動。因為每個患者腸道病變不一樣,個體體質又有差異,我們不可能制定某一固定飲食模式適用於所有的患者,因此,飲食模式也要個體化,而且要不斷調適。

    一般來説,凡是煮熟煮透的肉、魚、米糊或面糊,煮過的水果和蔬菜,都是能夠耐受的食物。飲食的種類要多樣化,涵蓋麵包、蛋卷、黃油、果醬、蜂蜜、肉類、禽類、魚類以及奶酪等。如果幾天后無任何不適,則可以添加新的食物。每2-3天添加一個品種。如仍無問題,表明能夠耐受,可以繼續添加更多的新品種。要注意營養攝入除了熱量(無體力活動者1天約1200大卡)供應以外,必須強調蛋白質攝入。

    炎症性腸病患者多缺乏葉酸、維生素A和D、鈣、鐵等多種營養素,要選擇富含以上營養素的食物。由於患者腸道消化吸收的面積已經減少,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營養吸收面積實現較多的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加工時必須做到煮透、煮爛,烹調要簡單化,少用或不用無營養價值或有刺激性的色素、香料和調味品。不要添加糖、尤其是精加工的糖。烹飪好的食物應當以半流質和流質為主,不應將食物烹飪得很硬或半生不熟。炒菜類大都不適合於患者。對於生的、半生的、腌制的、釀造的、粗糙的、辛辣的、油炸的、油膩的以及不新鮮的食物和菜類,也需退避三舍。

 
 
 相關鏈結
· 健康提示:中老年人少爬山為好
· 健康提示:老人血壓應站著測
· 健康提示:飲茶勿入六大誤區
· 健康提示:七類食物不宜放入冰箱保存
· 健康提示:少吃飯多吃菜不利健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