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3月30日專電(童林燕、黎昌政)春季氣候多變,時冷時熱,不少人尤其是年老體虛者容易生病。武漢市中醫院專家陳建華提醒,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的過渡時節,陽氣漸生,但陰寒未盡,市民不僅要注意“春捂”,還要注意科學“春捂”。
陳建華説,“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民間諺語説,“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季節轉換之際仍要注意防寒保暖,棉衣不可脫得太早,棉被也不可換得太早。
其次,“春捂”要注意適度。“捂”主要指衣服應適當多穿一些,被子應適當蓋得厚一些,但絕不是越多越厚越好。“捂”過頭易引發咽炎、幹咳等疾病,如果“捂”出汗,冷風一吹更易著風寒。
陳建華説,“春捂”要注意“下厚上薄”,減衣時先減“上裝”後減“下裝”。俗話説,寒從腳下生。我國古代養生家也提出了春令著衣宜“下厚上薄”的主張,這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
他説,“春捂”還應掌握時機。“春捂”的最佳時機應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的24小時至48小時。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來説,日夜溫差大於8攝氏度是該“捂”的信號,當氣溫持續在15攝氏度以上且穩定時就不需要“捂”了。而氣溫回冷加衣禦寒後,即使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
此外,要加強鍛鍊。陳建華説,“春捂”只是被動的防禦,要想進一步防病健身,平時就得加強鍛鍊,增強肌體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