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專家:國人應改變片面講究美味的傳統飲食習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31日   來源:科技日報

    幾乎囊括了國內相關領域所有頂級專家的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日前召開全體成員工作會議。委員會顧問、農業部原部長何康在會上指出,我國是享譽世界的“美食之國”,但很多普通百姓片面地認為,“吃得好”就等同於大魚大肉、大吃大喝。如何吃得營養、吃得科學,還有賴於“普及吃的知識”,這方面,委員會責任重大。他在“民以食為天”的基礎上提出“食以養為先”,即改變片面講究美味的傳統飲食習慣,優先注重吃的營養和科學。

    同為委員會顧問的協和醫院主任醫師杜壽玢和中國農科院原科技文獻中心主任梅方權也都關注到飲食習慣的重要性。杜壽玢強調,防止飲食不當,要從培養好的飲食習慣開始,要注意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養成科學、營養的“食欲”習慣。“食欲”問題有必要列入國家議事日程,她以具有世界公認科學膳食模式的日本為例説,日本把重點放在“代謝綜合徵”上,建立起一支健全的專業營養師隊伍,對於引導營養健康起了很大作用。

    梅方權則注意到我國城市居民脂肪攝入量普遍超標一倍的問題,並由此分析,10年間大豆進口量從每年1500萬噸猛增到4000萬噸,“幾乎都用來榨油”,這會引發三方面危險——跨國公司壟斷下大豆市場價格的風險,民族制油工業過度依賴進口原料的危險,以及超標攝入油脂危害健康的風險。

    委員會顧問、中國農學會副會長舒惠國指出,傳統飲食文化中精華和糟粕並存,要甄別對待。他舉例説,中國人講究吃野生的,但最近去江蘇連雲港發現,出口韓、日的甲魚、泥鰍都要求是人工飼養的,因為這樣才能對營養、污染等所有環節實現嚴格的指標控制。

    委員會專家認為,食物、營養問題關係民族素質和國家振興,是最大的民生;在由基本小康社會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過程中,我國仍面臨食物生産、消費、營養不協調,食物結構不合理,食品工業關鍵技術與裝備水平不高,食物衛生安全隱患難以根除,消費習慣不科學等諸多與食物及營養相關的問題,需要及時分析研判,超前謀劃,科學引導;在《九十年代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綱要》《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的基礎上,編制《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1—2020年》意義重大,應將其要點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統籌考慮。

    委員會主任、農業部原副部長萬寶瑞介紹,《綱要(2011—2020年)》編制現已全面啟動,委員會組成了4個專題調研小組,分別對廣東、山東、江蘇、四川、吉林、河南、甘肅、浙江8省進行調研,委託開展“東中西不同地區、不同人群膳食結構指南”等6個專題研究;農業部已將該《綱要》納入2010年規劃編制計劃,並擬列入國務院2010年專項規劃審批計劃,上報國家發改委。(記者 瞿劍)

 
 
 相關鏈結
· 專家提醒:冬季進補好時節 可食膏方“治未病”
· 健康提示:冬季宜選擇菌類食品
· 女性怕冷當增加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 健康提示:冬季兒童飲食應注意選材和烹調方法
· 減少脂肪攝入量多食抗氧化營養素可防老年斑
· 健康提示:進補不當可能影響肝健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