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愛耳日”。上海市兒科專家紛紛指出,除了先天性耳聾患兒外,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病毒感染、嚴重外傷甚至是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引起了耳聾。然而,讓人擔憂的是,這類遲發性耳聾往往被家長忽視。
腮腺炎會使聽力受損
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聽力障礙診治中心主任陶崢昨天告訴記者,在門診中,醫生發現有的孩子耳聾是由腮腺炎或中耳炎引起的。不少孩子剛開始感覺並不明顯,家長也不在意,直到疼痛難忍時才會引起重視,而此時病情往往已經非常嚴重。“中耳炎等疾病嚴重時會影響聽神經,導致聽力受損。”
生活中許多不良的習慣也會影響聽力,特別是MP3之類的音樂播放器在悄聲無息地危害著孩子的聽力。在戶外嘈雜的環境中,孩子往往會調響耳機音量,卻沒意識到這不經意的舉動往往使音樂的分貝超過了正常範圍,變成了噪音。長時間被噪音影響,會對耳蝸毛細胞産生不利影響,引起聽力損傷,久而久之更會演變成永久性耳聾。
除此以外,耳部外傷、異物入耳、細菌感染都會不同程度地損傷耳朵。陶崢提醒,發生以上情況千萬不要擅自挖耳,亂用藥物,必須立即就醫,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傷。
先天性耳聾要早治療
先天性耳聾在我國眾多先天性殘疾中所佔的比例最高。據資料顯示,我國現有單純聾病患者約2004萬,其中7歲以下聾幼兒達到了80余萬。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1-3名先天性耳聾患兒,上海每年有300-400例先天性耳聾患兒出生。
新華醫院的相關專家透露,新生兒聽力障礙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因素、孕期受病毒影響(如在妊娠的前三個月感染風疹,則新生兒出現耳聾的幾率可以達到68%)、孕期使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等。此外,在懷孕期間接受放射線檢查、同位素檢查等,也可能引起胎兒聽覺器官受損造成耳聾。
“正常的聽力是進行語言學習的前提。聽力障礙的兒童除了聽覺、語言能力的下降,還可能伴有腦發育、運動發育的落後。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早訓練尤為關鍵。”陶崢表示,不管聽力損害的程度是輕度或極重度,只要在6月齡前被發現,而且兒童的認知能力正常,經過醫學干預後,語言能力基本上能達到正常水平。
不同階段孩子聽力狀況信號
●3個月左右的嬰兒對60分貝以上的聲音會出現全身抖動、兩手握拳,前臂急速彎曲或皺眉、眨眼等反應;
●4-6個月時的小孩對一般聲音有反應,可辨別母親的聲音;與孩子説話時,他會用眼睛注視著你等;
●7-9個月時能主動向聲源方向轉臉;10-11個月時叫名字有反應,能學説“媽媽”、“爸爸”,聽到音樂,上下肢能隨節奏活動等;
●1歲-1歲半能按聽到的語言作出反應,此時也是學習語言最佳時期的開始;
●1歲半-2周歲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自我表示,3-4周歲時能背誦兒歌講故事。
●學齡期間孩子説話總是口齒不清,發音不準,或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