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7日專電(記者 周婷玉)在5月19日“世界肝炎日”即將到來之際,有關專家提醒,肝炎疾病傳播的三種主要途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許多表現形式,像文身、穿耳洞等這些看似與肝炎不搭邊的行為,也是潛在的肝炎病毒傳播途徑。
肝炎是肝臟炎性疾病的總稱,常見的有甲肝、乙肝和丙肝等。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所長魏來近日在強生醫療世界肝炎日媒體開放日上介紹説,乙肝和丙肝主要通過母嬰、血液、性接觸傳播,而不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所以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一起工作、吃飯等不會傳播。
但他同時指出,乙肝、丙肝的三種主要傳播途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表現形式,如血液傳播途徑並不是只有輸血,像文身、抽脂、割雙眼皮、穿耳洞、修腳等一些創傷性或皮膚黏膜損傷性美容項目,在操作中都會或多或少接觸到血液,一旦器具未經嚴格消毒,被傳染的風險就會成倍放大。此外,共用剃鬚刀、牙刷等也會增加被傳染的風險。
魏來提醒,公眾一方面要從傳播途徑著手,避免肝炎病毒傳播的高危行為,阻斷傳播途徑是預防肝炎疾病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要積極主動檢查,及時掌握自身的身體狀況。
“世界肝炎日”由世界肝炎聯盟、世界衛生組織、其他聯合國組織、紅十字會等機構聯手于2008年5月19日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