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專家提醒:立秋時節少辛多酸 貼秋膘不如吃水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09日   來源:科技日報

    立秋時節“少辛多酸”

    立秋時節,天氣開始由熱轉涼,此時節,公眾在飲食上應謹記“少辛多酸”的原則,以助養肝。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説,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欲開始增加。因此,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而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

    《素問·臟氣法時論》説:“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泄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果蔬以助養肝。

    李艷玲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説。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所以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止瀉祛濕,且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欲。

    另外,秋天還會産生燥。李艷玲表示,根據中醫學“燥則潤之”的養生原則,飲食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靜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可多食用一些蜂蜜、百合、銀耳、乳品之類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並加強對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限制粗糙纖維的食物與刺激性強的食物的攝入,以保護腸黏膜和腸道功能;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用具有健脾補胃功效的蓮子、山藥、扁豆等食物。(周潤健)

    立秋:別忘“貼秋膘”

    7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立秋”。民俗專家表示,立秋這天,我國民間流行“啃秋”“咬秋”“貼秋膘”等民俗。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立秋是秋天的開始,熬過了漫長的炎炎夏日,人們有了食欲,所以立秋的民俗多與吃有關。

    立秋這天,很多地方有用秤稱人的習俗,將此時的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在炎熱的夏天,人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立秋後,秋風漸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最好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如燉肉、烤肉、紅燒肉等,“以肉貼膘”。

    立秋除了“貼秋膘”,我國民間還流行“咬秋”和“啃秋”。城市裏的人在立秋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村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下、樹蔭裏,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西瓜啃,抱著山芋啃,抱著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的那一刻吃西瓜或香瓜,據説可以防止腹瀉,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在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説可以不生秋痱子。

    此外,在浙江一些地方還流行吃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民俗專家表示,有心的公眾不妨在立秋日嘗試一下這些習俗,感受一下立秋節氣的獨特魅力。

    為了預防中暑,天文和氣象專家建議公眾保證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以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出門時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仁丹等防暑藥品。

 
 
 相關鏈結
· 專家指出立秋“貼秋膘”要適度否則易致“秋胖”
· 專家提醒:立秋後公眾應當心腹瀉和感冒侵襲
· 營養專家:立秋時節要“少辛多酸”以助養肝
· 節氣保健:立秋後謹防“氣象過敏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