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國際文學大師、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最近患上了老年癡呆症,已經停筆創作。據馬爾克斯的弟弟透露,這位文學巨匠經常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吃過早餐,連朋友都不認識,他還總是問熟人“你是誰”。
老年癡呆症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我國目前有超過600萬老年癡呆症患者,患病人數居世界之首,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這一數字還將不斷上升。
哪些人容易患上該病?哪些症狀是癡呆的“信號”?記者專訪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肖世富主任。
老年癡呆症不僅和年老有關
人們俗稱的“老年癡呆症”在醫學上主要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病和血管型癡呆,其中阿爾茨海默氏病佔到大多數。
我國的調查顯示,阿爾茨海默氏病在60到65歲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1%到2%;65歲到70歲人群中,約為2%到4%;70歲到75歲人群中,約為8%到9%。據估計,9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近半數患有不同程度的阿爾茨海默氏病。肖世富主任指出,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發生和年齡的增長關係密切,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該病的發病率正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眼下,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已不僅僅是醫學問題,而是全球關注的社會問題。
老年癡呆症不僅僅和年老有關。醫學研究證明,阿爾茨海默氏病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它與這些因素密切相關:
一、年齡。年齡越大越容易得病。
二、性別。女性患者比男性多。
三、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低,相對越容易得病。
四、遺傳因素。家族成員中有得過類似疾病或其他神經系統退變性疾病的,其遺傳的可能性會增加。尤其是一些50歲以前就患上早髮型阿爾茨海默氏病的人,大多和遺傳基因有關。
五、疾病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等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也都是引發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重要因素。此外,營養不良、貧血、甲減等疾病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病風險。
六、環境因素。長期接觸污染物質,比如接觸重金屬物質的人容易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病。
七、社會心理因素。人際交往少、休閒娛樂少、抑鬱、獨居的老人更易患上該病。
“記憶體檢”不可忽視
老年癡呆症並非一夜爆發。肖世富主任指出,阿爾茨海默氏病一般會經歷三個時期,最初是無症狀期,大約二十到三十年後會逐漸進展為輕度認知損害期,經過十年左右,才會進展到真正的癡呆期。在這段漫長病程的大部分時間內,患者並沒有明顯的表現。絕大多數人都是進展到中重度後才會想到去醫院就診。然而,眼下大部分的藥物只對輕中度的患者療效較好,對晚期患者的效果非常有限。
怎樣才能儘早發現癡呆的“苗頭”,及時預防和治療?肖世富主任提出了兩點建議。
一、老年人尤其是有上述七條高危因素的老年人,最好定期去專科醫院進行記憶及認知功能測驗,簡單來説就是進行“記憶體檢”,以及時發現記憶力及認知功能的退化。此外,還可進行一系列身體檢查,比如腦脊液檢查、核磁共振檢查、腦電圖檢查等等。
二、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癡呆的易發人群及其親屬,在生活中要多加留意。當出現以下表現時,務必要引起重視,及時到神經科或精神科就診,進行神經心理測驗,篩查老年癡呆症:
經常發生記憶障礙 比如經常忘記常用的電話號碼、經常忘記要找的東西、找不到自己日常擺放的物品等。
執行功能下降 無法打理自己的工資或錢款、不能自己按時正確地服藥、不能獨立外出乘車、不能使用家庭常用的電器及工具、無法順利完成簡單的家務活。
空間時間的定向能力下降 比如外出後容易迷路或找不到家。
其他能力下降 如注意能力下降,不能較好地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無法完成需要高度注意力集中的工作、語言理解能力下降、計算能力下降等。
精神行為異常 脾氣像變了一個人,變得急躁、易怒,或者出現反常的舉止,比如喜歡收集異物等等。部分老年癡呆症患者在早期會出現抑鬱症狀,表現為經常不開心、情緒低落、焦慮、過度擔憂等。
老人需防“三高”勤用腦
肖世富主任提醒,預防老年癡呆症,並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特效藥或者特殊食品,關鍵在於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老年人要增加社會交往,保持心情舒暢。
二是勤用腦。簡單來説就是多聽、多説、多讀、多寫、多唱。
三是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不僅會破壞心血管系統,也會引起老年癡呆症。(記者 陳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