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據媒體報道,福壽螺因“臭名昭著”,銷售商家在産品滯銷之時往市郊水塘內大量傾倒,某些市民還將買來的巴西龜、紅尾鯰在本地河流隨意放生。
這些對外來物種看似隨意傾倒和放生,也許帶來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近日,記者在雲南採訪,從專家口中得知:一些外來入侵物種依舊逍遙地生活在我們身邊,我們甚至無意識地幫助他們侵入和毀滅現有的生態環境。
在現實生活中,外來入侵種的身影隨處可見:電視媒體報道如何通過飼養巴西龜致富;下口鲇(俗稱清道夫)等動植物在花鳥市場大受歡迎;一些人盲目放生,使外來種吞噬了本地生物的生存資源……
“許多人由於缺乏科學常識,不僅不能分辨具有潛在危害性的外來入侵物種,甚至無意間縱容了他們的肆虐。”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副所長、動物學專家楊君興呼籲,媒體應加強科普宣傳,公眾也需要多了解科學常識,攜手防止外來物種入侵。
不當放生等同殺生
有的地方舉行放生活動,本是好事,可是有些善舉帶來的結果卻是“引狼入室”。例如,福壽螺因為名字中有福有壽,非常吉利,成為很多人的放生對象。但是,其實這種從上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的外來入侵物種,不僅是影響稻穀産量的主要害螺,還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易傳染疾病。
據記者了解,去年冬天,雲南就有人把福壽螺誤放入嵩明白邑黑龍潭中。短短幾個月時間,福壽螺就大量繁殖併發展到數千個,對松華壩水源區的水生植物造成極大危害。昆明動物所和昆明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採取摘卵除螺、放水清塘等措施才控制了蔓延的趨勢。
“有些具有高危害性的外來入侵種生命力強,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力強,性成熟早,抗逆性強的特點,能與當地土著種競爭食物資源和生存空間,使當地土著種的分佈區迅速縮小,種群數量下降,甚至消失。”楊君興認為,一些信徒如果忽視動物的棲息環境與條件,隨意不合法放生,極易造成外來物種入侵,嚴重破壞生態平衡。他建議,放生,要禁放外來入侵種,而是多放土著種。
昆明動物所已開展了“滇池淡水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項目”等工作,加大科普教育並散發宣傳小冊,對於規範放生行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寵物變成隱形殺手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崔桂華長期從事科普宣傳工作。頗令她不解的是,現在某些權威媒體還經常向農民介紹養巴西龜如何致富的報道。
“這完全是一種誤導。”崔桂華介紹説,巴西龜又叫巴西紅耳龜,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原産墨西哥西部和巴西南部。它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易存活,一旦放生野外,就大量掠食其它生物資源,使其它的種類遭到毀滅性破壞。它一旦引入不但不會自動消失,反而會大肆繁殖和擴散,清除和消滅非常困難。
“現在巴西龜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但是在我國的許多寵物市場上仍能見到巴西龜在出售。”崔桂華説,類似的例子非常多。
外來入侵物種因為外形美麗、容易存活,往往成為花鳥市場的寵兒,但是這些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奇花異草、觀賞動物往往都是潛在的殺手。以前就出現過噬人鯧被作為觀賞魚引入花市,破壞漁業,水葫蘆推廣種植,在滇池氾濫成災等事件。
目前,觀賞魚市場、花鳥市場往往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綠色通道”,如何有效監管變成一道難題。
現代公眾應有必要的科學常識
“外來入侵物種往往是通過有意或無意而引進的。”楊君興介紹,這包括處於商業目的的養殖、種植和觀賞,隨航空、陸路、水路運輸工具和壓艙水的引入,隨進口貨物和包裝材料的引入,旅客的無意帶入等造成的入侵。
楊君興説,我國雲南水域中的432種土著魚類中,近5年來一直未採集到標本的魚類130種,其它魚類也呈現出逐漸減少的趨勢,外來魚類的引入是最主要原因,而此原因往往被忽視。
“當然,外來入侵種是好是壞,不能一概而論,關鍵是要評估外來生物進入到新的生態環境之後造成的影響,例如這些物種會不會成為優勢種排斥本地物種,帶來生態危害,當然,外來入侵種的潛在危害在事先往往是很難預見的。可是,那些已經公認的有害種是應該嚴密防控的。”
不過楊君興表示,對於公認的危害種如福壽螺、小龍蝦、巴西龜等,老百姓要自覺地加以辨別和控制,不要等出了事故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記者 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