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氣象專家:新的厄爾尼諾事件已形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16日   來源:中國氣象報

    記者日前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了解到,一次新的厄爾尼諾事件已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域形成。受其影響,熱帶及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已開始出現一系列惡劣天氣。

    據了解,早在熱帶海洋大氣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之初,即2006年9月,國家氣候中心的專家就已監測發現了這個新的動向,並做出了“一次新的厄爾尼諾事件正在形成”的準確預測。隨後的幾個月,專家們通過綜合分析處理大氣資料、衛星觀測長波輻射資料和海洋客觀分析資料等多種手段,對厄爾尼諾進行了密切的、不間斷的跟蹤監測。專家們發現,2006年8—12月,厄爾尼諾綜合區的海溫指數分別為0.6℃、0.9℃、1.1℃、1.2℃和1.2℃,截至2006年12月底,Nino Z指數已連續5個月大於0.5℃且累積值超過4.0℃,監測結果表明,一次新的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

    據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朱艷峰介紹,由於與全球許多地區的氣候異常相聯絡,厄爾尼諾給人類的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影響。在國際科學界,特別是在氣候預測領域,厄爾尼諾是迄今為止公認的最強的年際氣候異常信號之一,因此它的出現備受關注。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標準統計,從1951年至今,全球共發生了13次厄爾尼諾事件,其中以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最強、影響最重,而上次厄爾尼諾事件則出現在2002年5月至2003年2月之間。

    朱艷峰告訴記者,厄爾尼諾的影響是區域性的、有條件的,影響最明顯的是在熱帶和太平洋沿岸地區。統計研究發現,厄爾尼諾年常常會使北美地區當年冬季氣溫偏高,出現暖冬,而使南美沿海一些地區出現持續多雨天氣;厄爾尼諾還明顯影響一些熱帶地區和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在內區域的降水量,它所帶來的乾燥氣候極易引發旱情——事實上,我們已通過不同媒體諸如“美國紐約隆冬溫暖如春”“澳洲因乾旱少雨發生森林大火”等相關報道證實了這些區域的氣候異常現象。

    關於厄爾尼諾對我國的影響,朱艷峰説,下半年發生厄爾尼諾事件時,我國冬季一般容易出現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東亞冬季風偏弱,全國大部地區氣溫以偏高為主等氣候特徵。不過,氣候系統是複雜的,有很多因子影響它的異常變化。我國的氣候不僅受到厄爾尼諾的影響,同時還受到中高緯度大氣環流、青藏高原積雪、東亞季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等多個因子的制約。因此,即使厄爾尼諾是氣候預測中優先考慮的因子,即使已經形成了新的厄爾尼諾事件,未來幾個月我國氣候是否出現上述異常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記者 李丹)

    鏈結:厄爾尼諾事件的定義標準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其評判標準在國際上還存在一定差別。一般將Nino3區海溫距平指數連續6個月達到0.5℃以上定義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美國則將Nino3.4區海溫距平的3個月滑動平均值達到0.5℃以上定義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整體狀況,目前,國家氣候中心在業務上主要以Nino綜合區(Nino1+2+3+4區)的海溫距平指數作為判定厄爾尼諾事件的依據,指標如下:Nino綜合區海溫距平指數持續6個月以上點0.5℃(過程中間可有單個月份未達指標)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若該區指數持續5個月點0.5℃,且5個月指數之和點4.0℃,也定義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相關鏈結
· 氣象專家:三大因素造成2006年我國氣候異常
· 氣象專家解釋今秋我國氣溫偏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