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布鞋去種稻,旱播旱管産量高。”這一在旱地裏大面積種稻子的夢想隨著安徽省農科院植保所成功研發出旱稻除草劑,目前已變成現實。
2006年,安徽省農科院植保所在肥東、長豐等15個縣以及馬廠湖、壽西湖等6個國營農場以提供旱稻除草劑、除草技術、 旱稻種子、旱稻栽培技術的方式示範旱稻3000畝,取得成功,不少地塊畝産達500公斤,已接近水稻的産量。
旱稻是一種在全生育期不需建立水層,能夠在近似旱地生態條件下生長髮育的特殊稻類,外觀上以及食用口感與普通水稻並無不同,用水量不到普通水稻的1/5。作為典型的節水節能作物,旱稻被農學家譽為我國3億畝旱地開發的希望和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必然選擇。就我省而言,江淮分水嶺和淮北地區水的短缺十分嚴重,增加水稻種植面積已不可能,增加水稻總産也非常困難。要大力提升稻米産量,發展旱稻是唯一途徑。
雖然旱稻具有耐旱、耐澇漬、節水節能、省工省時等諸多優點,但旱稻田雜草難防難除,卻是一道世界難題。安徽省農科院植保所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研製旱稻除草劑,現已開發出定型的土壤封閉除草劑和苗後莖葉除草劑系列配方多個。從2004年開始,他們使用6個苗後莖葉除草劑在江淮分水嶺地區、沿淮低窪地區、大別山區、淮北平原開展旱稻除草劑示範和旱稻試種,取得了成功。王振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由於旱播、旱管,旱稻除省去了育秧環節,每畝還可省水費、插秧人工費,而使用除草劑的成本每畝僅在25-30元左右。因此在産量相近的情況下,農民種植旱稻的積極性很高。
目前,安徽省農科院正抓緊進行3-5個旱稻除草劑品種的登記工作。今年他們準備用篩選出的3-4個性狀優異的旱稻品種推廣示範1萬畝,明年的目標是3-5萬畝。(記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