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而精力充沛,天馬行空,時而鬱鬱寡歡,一籌莫展。不少青少年經常出現以上的現象,專家稱,這是一種“雙相情感障礙”,日前賽諾菲—安萬特召開了“‘雙相情感障礙’,被人忽視的心境障礙”研討會。喚起人們關注心理問題的意識。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鬱症,是一種兼有躁狂、輕躁狂和抑鬱發作的情感障礙。由於臨床上單純的躁狂症極為少見,故躁狂發作應視為“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通常在15—24歲發病,由於患者在輕躁狂發作時情感高漲,精力充沛,自我感覺良好,不會主動就醫;而到了抑鬱發作就診時又容易忽略之前的躁狂症狀,因此這部分患者常被漏診或被誤診為單相抑鬱症。
“雙相情感障礙”易被誤診
據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于欣教授介紹,“雙相情感障礙”也稱躁鬱症,是一種情感性疾病。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是一種發作性、反復性的終生疾病。“雙相情感障礙”的特徵是劇烈的心境搖擺,患者有33%的時間是處於抑鬱狀態,11%的時間是處於躁狂狀態。處於心境低沉“空虛”的特殊時期(會有無望或悲觀的感覺),往往伴有多種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的症狀。
于欣説,有60%的患者20歲以前就已出現雙相障礙症狀,但很多時候“雙相情感障礙”容易被延誤診斷,心境不一致的患者經常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由於輕躁狂發作易被忽視,致使單相抑鬱成為最常見的誤診原因。實際上,行為衝動、思維奔逸常常預示著有“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生。
“雙相情感障礙”需長期治療
躁狂症主要表現為明顯而持久的心境高漲、思維奔逸和精神運動性興奮,具體體現為:1.心境高漲:病人常表現興高采烈,喜形於色的神態,好像人間從無煩惱事。病人常自稱是“樂天派”;情緒反應可能不穩定、易激惹,有時會因細小瑣事或意見遭駁斥、要求未滿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現破壞或攻擊行為。2.思維奔逸:聯想過程明顯加快,概念接踵而至,説話聲大量多,滔滔不絕。因注意力分散,話題常隨境轉移,可出現觀念飄忽。病人常有“腦子開了竅”、“舌頭跟思想賽跑”的體驗。3.自我評價過高:自我感覺良好,往往過高評價自己的才能,可出現誇大觀念。4.精神運動性興奮:躁狂病人興趣廣,喜熱鬧、交往多,主動與人親近,與不相識的人也一見如故。5.患“雙相情感障礙”的病人精力往往顯得異常旺盛,睡眠需求減少。
不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王剛教授提醒,大部分“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即使是最嚴重的形式,經過恰當的治療也能從情緒的波動和其他相關症狀中恢復到情感的持續穩定。由於“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週期性復發性疾病,因此,專家們建議採取長期的預防性治療。藥物治療聯合心理治療是應對“雙相情感障礙”長期治療中可選的最佳方案。
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要同步
儘管在一些患者身上,躁狂和抑鬱可以反復發作,但意識到“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需要長期治愈的疾病很重要。即使是在正常的階段,繼續維持治療將有助於病情控制,減少復發,防止惡化。
被人們稱為“心境穩定劑”的藥物常常有助於控制“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病情。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心境穩定劑可供選擇,如德巴金是20世紀60年代開發的抗癲癇藥物,丙戊酸鈉緩釋製劑在1995年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雙相障礙”。通常,“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需要繼續使用心境穩定劑進行一段時間(若干年)的維持治療。如有必要,也會加用其他藥物,通常是在心境穩定劑的基礎上短期用藥,以迅速控制躁狂或抑鬱症狀。
目前“雙相情感障礙”主要還是通過藥物進行治療,而心境穩定劑是國際公認的一線治療藥物。臨床上,“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應該長期服用心境穩定劑,不管是躁狂和抑鬱發作階段,還是緩解期。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心理治療可提高病人對自己疾病的認識,了解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加強醫患之間的合作,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治療取得更好的療效。
對於大多數病例,持續治療比時斷時續的治療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發作。但是,即使治療並未中斷,仍有可能出現情緒變化,這時應立即向醫生報告。醫生通過調整治療計劃,有望避免病情出現全面的復發。密切配合醫生的工作,就治療有關的問題和方案與醫生公開交流,可使治療更加有效。此外,每天記下患者的情緒狀態、症狀、治療情況、睡眠以及生活事件,有助於“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及其家人更好的了解這種疾病,也有助於醫生了解病情變化,讓治療更有效。(記者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