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人到中年為何幸福感降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5日   來源:科技日報

    最近一項英美聯合調查顯示:人的一生中幸福感呈U形變化,早期與末期一般感覺良好,中年時到達低谷。低谷時期大約持續數年,就是人們常説的“中年危機”。

    人到中年為何幸福感降低?

    中年人是家庭和社會的中流砥柱。經驗的積累使他們機智練達,舉手投足間散發著成熟睿智的迷人魅力,照此推斷,中年人應該是社會上最幸福、最意氣風發的一群人。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最近有一項英美聯合調查顯示,人到中年時往往會到達人一生中幸福感的最低谷,就是人們常説的“中年危機”。然而這種説法是否具有科學性?我們如何才能順利渡過“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人人難免

    根據該項調查顯示,人們在幸福感的低谷階段感覺最壞,這段“考驗”約在44歲左右出現,持續數年。而且,無論男女、婚否、貧富、有無子女,這段“中年危機”人人都會遭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的病區主任崔永華告訴記者,“中年危機”的説法雖然已為大眾普遍接受,但它並非心理學中的既定概念。它是一種心理危機,指人們在中年時期,面對各種困惑或難以處理的問題時産生的一種無所適從、矛盾或不適應的心理狀態。

    “中年危機”的主要表現有抑鬱、焦慮、心煩、易怒、恐懼等心理感覺。人到中年,對工作中的失敗、對事業上的挫折、對身體上的疾病,甚至對於將來的疾病和死亡,都會有更深的體會,從而産生恐懼感。一些女性會變得敏感多疑,無端懷疑配偶外遇,嚴重時還會引發各種精神障礙,甚至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

    崔永華認為,這份調查的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不論人們的財富多少、社會地位如何,到了中年,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幸福的缺失,這是一種必然現象。但重要的是,不同的人,所面臨的危機嚴重程度、持續時間會有所不同。比如一個心胸豁達的人,具備良好心理素質,可能會平平穩穩地度過中年時期,能將“中年危機”不顯山、不露水地消于無形之中。而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就可能變得暴躁、抑鬱,甚至出現精神障礙。

    “內憂外患”導致危機

    華夏心理教育中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曹芬元表示,雖然調查的是英美國家的情況,但從整體上講,也適用於我國。幸福感由需求的滿足、願望的達成而産生。根據U形曲線,小時候感到幸福,是因為充滿了夢想且不斷達成,處於一種上升狀態;中年知天命卻感到不幸,是意識到了今後乃至這輩子,某些願望都不可能達成,又不願接受這一事實;老年後重歸幸福,因為不再幻想,接納了自我的狀態。

    造成“中年危機”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錯綜複雜,因果難辨。但總的來説,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兩方面。崔永華説,生理方面,到了中年,人體的各項生理機能都在減退。如心血管、肌肉、內分泌等都在走下坡路,所以中年人經常感到力不從心,精力不足,應對問題的能力也會下降,從而産生焦慮不安、煩躁沮喪的心理。在心理社會學方面,首先是壓力問題。中年時期承受的壓力是整個人生中最大的。經濟壓力、工作壓力、成就壓力,每項壓力都達到了最大值。其次是人際關係,也培養到了最成熟階段,其脈絡枝節的延伸是一生中最錯綜複雜的。第三是婚姻家庭問題,這方面問題和“中年危機”的現象互為因果。較常見的是婚姻家庭問題造成了“中年危機”,而中年危機碰上婚姻家庭問題,會更加嚴重。家庭問題還包括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主要表現為過分關注,管教上的不科學、不合理。在如何培養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方面,我國仍然處於剛起步階段,空白領域甚多。子女教養問題讓很多家庭束手無策、矛盾重重,甚至導致家庭破裂的例子屢見不鮮。

    “對症下藥”化解危機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戴徵清説:“根據幸福感U形曲線來看,幼年和老年時期有更多的幸福感,而中年時期,對問題看得更深,也看得更重,容易有‘危機感’。如何應對?在生理因素方面,我們可以學習一些養生知識,慢慢積累適合自己的‘養生之道’。如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有規律地鍛鍊身體,以延緩生理機能的下降。但人體老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們要以平常心來看待。”

    曹芬元説,認識幸福曲線,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因為人們都有一種從眾心理,當發現某種壓力或不幸是自己獨有的時候,往往痛苦不堪,但知道這種情況人人都有、很普遍時,就會釋然,減輕痛苦。因此,幸福曲線能幫人們正確認識心理髮展軌跡,面對問題時保持客觀心態。

    “壓力的産生,主要來源於人們對名利的過分重視,取決於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和評價。”在應對外界壓力、處理人際關係和婚姻家庭問題方面,崔永華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要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心。調整對生活的態度和認知,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學會放鬆,採取一些減壓方式,如聽音樂、運動、聊天等。其次,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要真誠相待,積極主動溝通,採取一些交往技巧也是可取的。改變以往的交往模式,注意講話的方式等。第三,在婚姻家庭問題上,夫妻雙方經常溝通交流,彼此信任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法;子女問題上,要以鼓勵教育為主,和孩子做朋友,平等相待,遇事協商,不擺家長架子。

    “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體驗,是對目前狀態的一種自我滿足感。”崔永華説,幸福感U形曲線告訴我們,幸福的走勢人人相似,而不幸的走勢卻各自不同。我們不應抱怨命運不公平,而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面對。有了問題自己難以調整時,要多傾訴,以尋求物質或精神上的幫助。(記者 常麗君)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幸福感是由獲得報酬産生的嗎?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