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秸稈焚燒的“頑症”如何根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25日   來源:科技日報

    6月18日,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主辦“2008秸稈綜合利用(北京)高層研討會”,與會專家對從根本上解決每年夏季都出現的秸稈焚燒這一“頑症”進行了探討,提出了新的觀點。

    露天焚燒危害大

    據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孟慶翔教授介紹,我國每年生産約4.5億噸糧食,同時也伴隨約7億噸作物秸稈産生,它們成為一種年復一年的再生性光合産物資源。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稈作為生活燃料以及畜禽飼料的方式逐漸被取代,更多農民選擇將秸稈付之一炬。不僅浪費了光合産物能源和造成環境污染,而且也引發了嚴重的交通和社會問題。

    早在1997年,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曾報道:成都雙流機場由於周圍農民焚燒秸稈導致煙霧迷漫,致使22個航班無法降落,8個航班延遲起飛,關閉機場長達4小時,隨後此類報道每年都會大量涌現。

    2002年10月4日《濟南時報》報道:農民焚燒秸稈煙鎖機場,國慶節黃金周37個航班被困濟南。

    2004年6月20日陜西電視臺《近日點擊》欄目報道:秸稈禁燒出路何在?反映陜西省廣大農村焚燒秸稈,污染環境,甚至影響到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這個多年讓人頭疼的問題,近日有了出路。

    2005年6月安徽《中安在線》:農民燃燒秸稈引起大火燒“啞”1300多門電話;秸稈煙霧“逼停”四航班80余乘客滯留黃山起糾紛。

    2005年6月21日國家衛星遙感監測數據:當日在河北唐山、保定、廊坊地區監測到31處焚燒秸稈的起火點。

    因此,在6月18日召開的由中國資源利用協會舉辦的“2008秸稈綜合利用(北京)高層研討會”上,孟慶翔教授疾呼:“讓流浪秸稈回家。”

    “讓流浪秸稈回家,並不是説讓農民把秸稈拉回家,而是要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孟慶翔教授解釋説。

    癥結到底在哪兒

    秸稈焚燒為什麼屢禁不止,發展成“頑症”?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程序認為,我國糧食作物生産與發達國家最大的不同是普遍實行多熟制。而多熟製成功實施的關鍵,在於盡可能地縮短上下茬作物由收穫到騰地、播種之間的農時間隔。如果“農耗”過多,則下茬作物的單産會顯著降低,甚至還有絕收的風險。因此,如何儘快收割前茬作物,並儘快把秸稈運出田外,以騰出地來整地、播種下茬,就成為極其關鍵的農事作業環節。農民為搶農時播種,在沒有更好處理途徑的情況下,多是一燒了事。

    此外,隨著大量的“小造紙”被關閉,秸稈日益不值錢。農民有了錢更願燒煤。在這種情況下,就地焚燒秸稈就成為農民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焚燒秸稈政府屢禁不絕,成為“頑症”的根本原因。

    秸稈焚燒成為“頑症”的另一個癥結,是它往往“有價無市”甚至“無價無市”。個體經營下,每個農戶秸稈産出量十分有限,極難單獨形成具有商品收購價值的規模;再加上秸稈的商業化利用途徑少,因此農民視其為廢物和累贅,而不是有價值的“寶”。

    在這樣的背景下,靠行政命令,一紙公文,“督查”“嚴禁”等,都不可能真正奏效。

    怎樣根治癥結

    目前,我國作物秸稈的去路主要有:飼料(過腹還田)、肥料(直接還田)、燃料(生活燃料、清潔能源、沼氣、固化緻密成型發電)、原料(建築、造紙、種植蘑菇)等幾種。

    據粗略估計,目前我國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部分約佔總量的20%,用作畜禽飼料過腹還田的約佔總量的30%,用作肥料直接還田的部分約佔總量的15%,用作工業原料的部分約佔總量的2%,廢棄或露天焚燒的部分約佔總量的33%。可見,飼料利用和露天焚燒是目前秸稈去路的主體。

    農作物秸稈利用中存在著哪些問題,究竟應怎樣利用?孟慶翔教授認為,總的來説,存在以下4個方面問題:第一,認識問題,認為秸稈是個廢物,而不是資源,因此開發利用的重視程度不夠,突出的表現是政策和資金扶持不夠;第二,設備問題,秸稈利用的最終突破要靠大規模的加工設備和設施介入,特別是在茬口緊的多熟農區,秸稈便捷處理設施配套不足,但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嚴重滯後;第三,技術問題,目前秸稈資源利用以傳統技術為主,缺乏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秸稈利用的單項技術已有一些,而各項技術的集成組裝性不夠;適合於農戶分散經營的小型化、實用化技術缺乏;第四,市場問題,秸稈利用的終端市場不成熟,例如作為飼料利用的畜牧業存在産品價格波動大、可替代飼料資源多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孟慶翔教授提出秸稈綜合利用應按照一個重心(實現秸稈綜合利用,治理露天焚燒)、兩個技術層次(共性技術和示範工程技術)和三個重點(重點秸稈種類、重點利用方式、重點示範區域)的總體思路,對玉米秸、稻草、小麥秸等主要秸稈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應用示範,使這些技術經濟實惠,農民都能接受。力爭在秸稈飼料、能源、還田、肥料、工業原料的技術與裝備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經濟實用的集成技術。這樣才能根治露天焚燒這個“頑症”。

    對秸稈的綜合利用,程序教授指出,大量的實踐和正反經驗、教訓證明,要想充分地利用秸稈,使之成為一個新的生物質産業、並徹底解決就地焚燒秸稈的“頑症”,靠行政命令,封、堵、禁等,是不可能奏效的,必須將其當作一個系統工程。

    首先,要對某一地區的秸稈進行資源普查,在對國內外利用方式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本地的經濟狀況和自然資源條件,進行揚長避短地選擇特別是要作市場和經濟效益的全面評估;其次,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以産業為龍頭帶動,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制定相應的激勵和制約政策,必要時,還要引進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或及時進行科研攻關。(實習生 付麗麗)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禁止焚燒秸稈確保空氣質量
· 科學生活:污水廠污泥處理的出路在哪?
· 科學生活:非糧食乙醇能否解決石油危機?
· 科學生活:“電子霧”威脅人類生育能力
· 科學生活:人造光源對健康有危害嗎?
· 科學生活:銅鋁管怎樣使空調既節能又長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