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記者孫彥新 徐壯志)神舟七號軌道艙的艙門是航天員邁向太空的大門,飛船結構與機構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遊巍告訴記者,這是整個神七研製的難點和關鍵點之一。
80張圖紙近170多個零部件
航天員穿上艙外航天服並充氣後,最寬處達830毫米,而神六的軌道艙艙門寬度只有750毫米。
為此,神七艙門進行了重新設計、生産,寬度增加到850毫米。
“這個新大門,不只是寬度增加那麼簡單。”遊巍説,在真空、高低溫等惡劣條件下,艙門能否打開?航天員穿上航天服後會很笨重,艙內空間有限,艙門向哪個方向打開,多大角度合適?一系列問題都需要解決。
小小艙門,卻有80多張設計圖紙,約20公斤重量,170多個零部件。
兩年試驗,艙門經受住各種極端環境考驗
艙門第一要確保能打開,第二確保能關閉,第三確保能密封,這些在地面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到了太空卻成了大難題。
遊巍介紹,2004年9月生産出樣機後,科研人員做了大量地面試驗。
艙門向外打開會影響密封;向裏打開雖然相對安全,卻會佔用艙內空間,影響航天員活動。經過反復分析論證,艙門向內開啟100度成為最佳選擇。
為測試太空環境下能否正常開關艙門,科研人員專門研製了一個真空罐,把艙門放在罐的中間,一邊抽成真空狀態,一邊保持有大氣狀態,用一個機械手模擬航天員開關門,僅這項試驗就花了半年時間。
艙門上的門軸也是一個難點,3次試驗均不合格,連改3次。震動、衝擊、加速度、熱真空……兩年時間裏,艙門經受了各種極端環境考驗,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改動。
當航天員返回軌道艙時,必須確定艙門密封嚴實,安裝在門框上的艙門快速檢漏儀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就能判斷出艙門是否關閉完好,並向航天員發送出“艙門關閉好了,可以脫下航天服”的確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