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多變使感冒患者驟然增加,一些患者選擇不去醫院而自己買藥治療,但不久前網上報道得沸沸颺颺的“部分非處方類兒童感冒藥和咳嗽藥,可能帶來副作用甚至是致命危險”令他們頗為擔心。
一則新聞曾引起不少市民的擔心。不久前,《星期日電訊報》報道,英國一機構的研究稱,要警惕大多數感冒咳嗽藥都含有的15種成分帶來的危險的副作用。這些成分包括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縮的偽麻黃鹼、羥甲唑啉、塞洛唑啉;抗組胺劑——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抑制咳嗽的右美沙芬、福爾可定以及用於除痰的愈創甘油醚、吐根劑等。
新華醫院兒科主任鮑一笑教授表示,英國這一機構的研究,是基於藥物過量使用之後發生的情況,可是到底過多少量,卻沒有具體説明。“我們不該如此簡單地給藥品戴上‘傷人’的帽子。”
上海市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常務副主任杜文民也表達了相同的意見。以感冒藥事件為例,其實這類信息此前早已公佈過,相關藥企也曾召回過藥品。但是,這樣的召回並不意味著問題重大,而是對説明書進行修改,增加關於副作用的內容,以提示公眾合理用藥。在上海的藥品不良反應系統內,也未收到過此類報告。
既然感冒藥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嚴重,那麼人們對待感冒藥應該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
感冒需對症下藥
針對感冒藥中的危險成分,我國著名的藥物不良反應專家、原海軍總醫院藥劑科主任孫忠實教授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感冒藥中的危險成分,主要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減低充血類藥物,主要是偽麻黃鹼、麻黃素、去氧腎上腺素等,起到收縮血管、減輕鼻塞症狀的作用,這類藥物主要對心血管系統有影響,有可能造成心悸、心律失常,甚至死亡;第二類是抗組胺藥,主要有苯海拉明等,起到抗過敏作用,減輕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這類藥物嚴重情況下也可以引起死亡;第三類藥物是止咳類藥物,包括右美沙芬等,主要是對心臟有影響。
孫忠實表示,這三類藥物主要的作用就是緩解感冒症狀,改善生活質量,並沒有抗感冒病毒的作用。
“這裡需要澄清一個誤區。”四川省人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主任藥師吳正中強調,“引發感冒症狀的主要原因是感冒病毒進入了人體,感冒藥只能起到緩解感冒症狀的作用,而無法清除感冒病毒。是藥三分毒,如果一味依賴感冒藥的話,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內科副主任醫師林如平也提出,服用感冒藥主要是為了應急,並不能保證治療效果。目前市場上的許多感冒藥都屬於復方藥物,而每位患者體質和症狀表現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對症下藥。
北京醫院中醫科李怡主任提醒,現在有些病人,一齣現感冒症狀就衝板藍根喝,其實從中醫角度講,感冒分為風寒和風熱兩種,春天主要以風寒感冒為主,風寒感冒吃板藍根,很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兩歲以下兒童慎服
哈爾濱兒童制藥廠有關人士表示,他們的産品主要是針對小兒各種常見症狀,在原料和劑量方面嚴格控制,並在説明書和外包裝上標注了用法和劑量。他坦言,兒童感冒藥主要也是為了緩解症狀,如果病情嚴重的話,建議到醫院治療。
“兒童本身免疫系統不太完善,加之抵抗力較弱,容易出現感冒發燒等症狀。”吳正中認為,兒童的耐藥性與成人不同,不但存在劑量上的差別,而且有的藥還屬小兒禁用,因此家長最好不要給兒童服用感冒藥。“比如速效傷風膠囊,裏面含有毒性較強的撲熱息痛、3歲以下兒童禁用。還有感冒通,可能導致小兒血尿和腎功能損害。對於兒童用藥,尤其是對兩歲以下兒童用藥,歷來都是一個需要警惕的事情,而並不是此次事件後出現的新問題。”
解放軍第306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劑師劉剛指出,目前我國出售的治療感冒、咳嗽類的西藥裏面都含有這些成分,比如白加黑、新康泰克、感嘆號等。治療感冒、咳嗽類的西藥主要是針對成人的,兒童用藥要慎之又慎。家長若發現子女有傷風咳嗽病徵,可以用鹽水、蜜糖紓緩病徵。
切勿混吃感冒藥
據了解,不少市民有混吃感冒藥的習慣。有些市民喜歡同時服用感冒藥和板藍根沖劑等,以為這樣好得快,其實有可能導致藥物服用過量。
專家説,一些感冒藥和沖劑可能同時含有某類相同成分,如果同時服用,可能會造成其中某種成分的劑量偏高,容易産生不良反應。“最好是在買藥或看病時遵照醫囑,弄清楚一天吃幾次,一次吃多少,不要想當然地去服藥。”
另外,專家提醒説,目前市民中還存在一些誤區:首先,認為中西藥配搭好得快。事實上,同時服用幾種感冒藥會加大藥物劑量,出現不良反應的危險性也成倍增加,長期大劑量的服用甚至會嚴重損害肝腎。其次,對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説,一定要慎用含麻黃鹼的藥物,服用麻黃鹼會導致這類患者心率加快,血壓短時間內上升,出現各種不適症狀。此外,麻黃鹼藥物同樣不適用於糖尿病、青光眼、甲亢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對麻黃鹼敏感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老年患者。第三,專家指出“敗火”不當可能延誤治療。其實,感冒並非都是內火所致,隨意服藥不僅難以“敗火”,還可能因為不對症下藥而延誤治療,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危害。(記者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