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話療”為帶癌生活添樂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29日   來源:科技日報

    2008年衛生部公佈的全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結果顯示,肺癌已取代肝癌成為中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肺癌已經成為累計危險性最高的癌症,我國每年大約有60萬人死於肺癌。

    國內外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癌症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等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肺癌患者中,非小細胞肺癌佔85%以上。而新診斷的非小細胞肺癌中,約80%%患者失去了外科手術治療的機會。

    因此,許多患者得知自己患肺癌後便放棄了積極的治療,同時也放棄了生存下去的勇氣。支修益教授對此指出,“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被嚇死的,死於對癌症的恐懼。”

    在第十五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工作部、中國癌症基金會控煙與肺癌防治工作部與阿斯利康公司攜手開展了“直擊肺癌——‘易’分鐘行動”。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工作部部長、中國癌症基金會控煙與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指出,“現代醫學模式已從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是一種新型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患關係的模式多是以‘相互參與型’的形式出現,這種新型的醫患關係模式把醫者與患者置於相互平等的地位。這就要求醫務人員既要重視各種治療手段對患者健康的損害,又要重視心理等因素對患者健康的影響,而醫患雙方的溝通與交流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基礎。成功的雙向交流溝通,會得到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和對診療手段的積極主動配合,取得最佳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需要醫患雙方的相互配合,醫生與患者多一分交流,患者對醫生多一分理解,醫患關係也就多一分和諧。”

    “隨著個體化治療模式的建立與發展,對癌症治療的新理念已經出現,對於無法徹底治愈的晚期癌症患者,治療不再以消滅腫瘤為唯一目標,效果評價標準已由單純觀察腫瘤大小變化轉變為重視患者帶癌生活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們呼籲醫務工作者能在臨床工作中為每位肺癌患者多出一分鐘,幫助患者了解肺癌和其治療手段,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這不僅可以緩解醫患矛盾,而且有利於為患者找尋最適合的診療方案,”支修益教授補充指出。

    醫患溝通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多種治療手段並用,遠期預後不明確,對突如其來的疾病需要一個逐漸認識和心理適應的過程,更需要醫生、家屬和全社會的關心、理解與安慰。有研究顯示,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夠幫助減輕癌症患者對疾病的恐懼、焦慮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同時增加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對疾病的控制感,增強戰勝疾病的心理,以及改善心理調節。(徐超)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如何讓孩子遠離肥胖減少患癌幾率?
· 科學生活:年輕白領需積極預防胃癌
· 科學生活:睡眠不足是否會誘發癌症?
· 科學生活:如何早期發現胰腺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