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河南、安徽等地遭受強對流天氣襲擊之後,近日湖南、河北、貴州等地也遭到強對流天氣襲擊,風暴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産造成嚴重損失。
6月3日晚,河南商丘、開封和安徽宿州、亳州等地相繼遭受大風、冰雹和短時強降雨等強對流天氣襲擊。截至6月4日晚23時,河南省因強對流天氣死亡22人。據河南省氣象局局長王建國介紹,死亡人員多是樹木、房屋倒塌壓砸所致。
據介紹,1980年—2008年,全球自然災害的88.5%是氣象災害及其衍生災害,72.5%的人員傷亡與氣象災害有關,75%的經濟損失由氣象災害及其衍生災害造成。1991年—2006年,我國大陸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900億元。
近日,一場氣象大講堂——“天氣預報與防災減災”在中央民族大學開講。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未來天氣預報啥樣?國家氣象中心主任、中央氣象臺臺長端義宏一一為人們作了解答。
天氣預報如何得來?
“台下局部地區爆發出持續掌聲。”看慣了《天氣預報》主持人宋英傑嚴肅又流利的播報天氣,當他用天氣預報口吻作開場白時,台下立刻爆發出哄堂大笑。
談到天氣預報,人們往往會想到古人觀天象判斷晴雨的畫面,甚至有人認為天氣預報就是預報員觀天象估計出來的。其實現代天氣預報有著科學嚴謹的流程。首先用衛星、雷達等工具進行觀測,其次對觀測來的數據、圖像等進行加工和分析處理,最後通過數值預報模式得出結論,預報後還要根據用戶反饋不斷改進預報方法。
那麼,現代科學的天氣預報到底準不準呢?端義宏給出一組數據:2008年全國各省區晴雨預報準確率為85%,溫度準確率為60%,1999年—2008年間24小時降水預報TS評分(即預報技巧)不斷上升,這麼説來,我國氣象預報的準確率是不斷提高的。
天氣預報為何不準?
既然如此,為什麼人們常常感覺天氣預報不準呢?端義宏指出有以下幾個原因:
天氣預報還很“年輕”。雖然古人通過觀天象尋找規律,有了諸多預測天氣的經驗。但是現代科學基礎上的天氣預報歷史並不長,人類對於很多天氣現象發生、演變的內在規律並未完全掌握。
天氣本身是變化無常的。以2006年席捲我國東南沿海、造成巨大損失的“桑美”颱風為例,當時有3個颱風在一個大區域裏,除了大氣環流的影響外,還要考慮3個颱風之間的相互影響,很難準確預測這3個颱風的移動路徑。
特殊地區的天氣難以準確預報。奧運火炬登珠峰之前,人們非常擔心到時會下雨。但珠峰沒有氣象站,探測不到數據,而且珠峰地形複雜,周邊環境差異大。要提前做出未來4—5天的天氣預報是非常難的事情。
天氣預報精細程度不夠,延伸期預報能力有限。奧運會開幕式天氣預報要求做到定時、定點、定量,這是很難的。去年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涉及四次天氣過程,雖然每次天氣過程都做了準確的預報,但若是能掌握災害持續的過程,就可以給有關部門提前預警。這樣的預報目前很難達到。
天氣預報未來啥樣?
雖然困難很多,端義宏還是給了人們美好的期許。未來天氣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程度會明顯提高。能夠預報出幾時幾分下雨,下多大的雨。假如明天要看一場電影,天氣預報會告訴觀眾電影散場時會不會下雨、電影院附近下多大的雨。
未來天氣預報也會更加人性化。人們每天聽天氣預報,還是不知道明天穿什麼衣服合適。這説明天氣預報應該包含一些和人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內容。溫度預報要突出降溫或升溫對人類生活工作的具體影響,比如是否需要穿羽絨服或是否需要打遮陽傘等等。
除了預報衣食住行,中央氣象臺還與中國疾病與衛生控制中心合作研發醫療氣象預報。人們耳熟能詳的感冒指數、晨練指數等都是醫療氣象預報,但心血管疾病與氣候變化關係也很大,每年都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為氣溫突變而心肌梗死的情況發生。目前心血管疾病的醫療氣象預報還處在研發階段,未來人們會享受到全方位、人性化的天氣服務。
未來還可隨時隨地獲取天氣預報。儘管現在網絡上隨時都有天氣預報,但這往往是在大城市。偏僻的農村因為傳輸渠道受阻,常常接收不到信息。經常有人發現某個水庫有危險,卻通知不到水庫下游的百姓。天氣預報的傳播至關重要,未來它的傳播渠道會更加通暢,更加廣泛。
天氣預報中還會涵蓋災害影響信息。天氣預報不僅要預報天氣信息,也要預報災害的影響程度。下了一場雨,會不會發生滑坡、泥石流呢?未來天氣預報會和國家防災減災密切結合。
“我來自雲南農村,”提問時間,一位瘦小的男同學剛一張口就吸引了大家的眼光:“鄉親們不太相信天氣預報。有一年雲南‘倒春寒’,栽秧的婦女手腳都凍紅了,但根本沒有氣象服務。落後地區的天氣預報信息,是否可以解決信息傳遞‘最後一公里’的現狀?”
端義宏説,中國氣象局正在全國發展氣象協理員制度,將來各個村鎮都會有氣象協理員。他們將負責把氣象預報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周圍的百姓。今後,氣象信息會在偏遠山區實現全覆蓋。到那時,農民們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到和城裏一樣的氣象服務。
“今天天氣適不適合播種?”“明天有冰雹要趕緊收糧食”,希望建設中的氣象協理員制度可以讓幾千年靠天吃飯、聽天由命的農民早日享受到天氣預報帶來的實惠。(實習生 程宇婕 記者 遊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