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長江中下游中稻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發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29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目前,長江中下游中稻已進入拔節期,是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受栽插前乾旱和栽插後多雨的影響,個別地區有效分蘗不足,苗情長勢較為複雜。為此,農業部水稻專家指導組提出,各地應根據水稻中後期生育特點,因時因地因苗,切實加強中後期田間管理,促進水稻正常生長髮育,全力奪取秋糧豐收。

    (一)合理施好穗粒肥。穗肥的施用要在群體高峰苗已過、葉色明顯褪淡顯“黃”的基礎上進行,要分類管理,因地、因種、因苗合理施用。群體莖蘗數量適宜、葉色正常型。即帶蘗中大苗手工栽插稻的高峰苗控制在適宜穗數的1.3-1.4倍(機插稻、拋秧稻和直播稻1.4-1.5倍),葉色于無效分蘗期按時“落黃”。這類田塊于倒4葉和倒2葉分兩次施用穗肥。粳稻穗肥用量佔總施氮量的40-50%,秈稻為35-45%。群體莖蘗數量偏小、葉色早落黃型。即群體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不夠苗,高峰苗不足適宜穗數的1.3倍,群體葉色在拔節前早落黃。這類田塊應提早到倒5葉期開始施穗肥,並於倒4、倒2葉分三次施用。氮肥用量比原計劃要增加10-15%,三次施用比例一般以3:4:3為好。群體莖蘗數過大、葉色偏深型。即帶蘗手插稻高峰苗達到適宜穗數1.5倍以上(機插、拋秧和直播稻群體莖蘗數在1.6倍以上),群體葉色至拔節期仍不褪淡顯黃的旺長群體,穗肥要推遲並減量施用。若至倒2葉葉色顯黃,穗肥用量為設計用量的40-50%;若至倒1葉葉色顯黃,用量為設計的20-30%;若至倒1葉之時群體葉色仍不落黃,則不施穗肥。酌情追施粒肥。進入抽穗灌漿階段,因苗做好根外追肥,一般追施磷酸二氫鉀1-2次,每次每畝100克。對葉色偏淡的田塊,可每畝添加尿素500克,以保葉增粒重。生産上要求在揚花後20天內秈稻每個有效穗能保持4張綠葉,粳稻保持5張綠葉;成熟期分別有綠葉1-2張與2-3張;結實率分別達到85%和90%以上。

    (二)切實加強水份管理。拔節初期,根據“時到不等苗”的原則,必須斷水擱田,直至田面土壤沉實,不陷腳,田邊裂小縫為宜。從拔節到抽穗後10天,實行2-4厘米水層和濕潤交替的間隙濕潤灌溉。籽粒灌漿至收割前一週,實行2-4厘米水層和輕度落幹(15厘米深豐産溝無水時)交替的乾濕灌溉。堅持收割前一週斷水,切忌早斷水,以免結實不良、産量降低和米質變差。上述穗粒肥的施用與落水後復水相結合,實行以水帶肥。

    (三)及時防治病蟲害。一季稻生長的中後期是病蟲害多發和防治的最關鍵時期。各地應切實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加強病蟲情測報,準確掌握病蟲情動態,強化病蟲綜合防治。重點防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稻曲病、稻瘟病及紋枯病。關鍵是搞好破口期前至抽穗期前後的混合用藥、總體防治。要將稻曲病的預防時間提前至抽穗前10天以上,即劍葉與倒二葉“葉枕平”時。

    (四)做好防災抗災工作。當前,長江中下游進入農業防災減災的關鍵時期,特別要注意防35℃以上的持續高溫造成高溫熱害,稻田一定要保持深水層,以水調溫,同時還可採取根外噴施磷鉀肥的辦法,加強實施保健栽培,以增強抗性,提高水稻群體抗災素質。對於麥後茬的直播稻,實行促早發栽培,防後期低溫冷害。遇乾旱、洪澇、颱風等重大災害要進行科學診斷,及時制定補救方案,採取有效對策。 

 
 
 相關鏈結
· 看、搓、聞三法可辨別五常“稻花香”大米
· 中國科學家發現決定稻米食用品質的基因調控網絡
· 農業科普:井水種稻五注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