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的出現,由於偽裝隱蔽讓人無法看出它的真實面目,分辨不出是不是毒品。還有人認為新型毒品是不會成癮的。對此,有專家認為,與傳統毒品的“身體成癮”相比,新型毒品常被認為更容易造成心理成癮,並且後果嚴重而不可逆。
破壞吸食者中樞神經
説起新型毒品,除了“咖啡”“奶茶”外,不能不説的當是“浴鹽”。
今年5月份,美國邁阿密警方稱,震驚世界的“啃臉案”,罪魁禍首很有可能是一種被稱為“浴鹽”的新型毒品。
“‘浴鹽’是和冰毒結構非常類似的新型毒品,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可極大提高人大腦中的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中國藥理學會神經精神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徐江平教授稱,吸食“浴鹽”會導致人體腎上腺素持續數小時極端上涌,人體會處於偏執的恐懼和憤怒狀態。在最危險的情況下,其興奮功能比可卡因強13倍。然而在興奮過後,卻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據一份“浴鹽”的不良反應報告顯示,患者有強烈的再次服用願望,換句話説,這種毒品很容易上癮。無節制的攝入“浴鹽”後,會造成短期記憶消失、心率劇增、出汗增加、瞳孔擴散、行為失控、自殘,以至於陶醉於肢體暴力中而自己卻沒有知覺。曾經有中毒者過癮時割開自己的脖子卻還能行走,跳躍直至死亡。中毒者甚至無法用鎮靜劑使其恢復狀態,只能直接麻醉。
人們熟悉的鴉片、大麻、嗎啡、海洛因、杜冷丁等傳統毒品,更多強調的是“鎮痛”的作用。而甲卡西酮、苯丙胺或甲基苯丙胺(冰毒)、搖頭丸、K粉、咖啡因等新型毒品,則是能通過作用於神經中樞而刺激多巴胺釋放,讓人産生不同程度的興奮感。
“這種強烈的刺激感是多巴胺在作祟。”徐江平表示,這種神經傳導物質由大腦分泌,主要負責情慾、感覺,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獎賞效應”。迄今為止,幾乎沒有一種物質帶來的刺激感和毀滅性能與甲卡西酮“媲美”。
美國毒癮君子尼爾布朗的現身説法也是明證:吸食“浴鹽”半天,當他再次清醒時,發現自己用一把割皮刀將自己的臉面和肚皮割開,“像剝一隻蝦”。
心理依賴性更強
“新型毒品正以驚人的速度趕超傳統毒品。”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江都醫院戒毒科主任羅曉雲認為,人們對這種毒品的毒性還不了解,僅把它當作普通藥品進行銷售。然而,很多人低估了新型毒品的副作用。“吸食毒品短時間內不會有明顯症狀,但長期使用會逐漸造成精神空虛、抑鬱、焦躁,甚至死亡。”徐江平表示,與傳統毒品的“身體成癮”相比,新型毒品在心理上造成的依賴性,遠遠高於生理依賴。
據統計,近年來因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出現戒斷反應而要求戒毒治療的人明顯增多。每一個吸食新型毒品的人,他們最開始都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抑制力,有足夠的判斷力,自己是可以掌控這一切的。當他們吸食以後達到自己夢境中所謂的快感後,隨著時間推移,製造這種夢境、這種快感,就需要更多的量,甚至需要藥性更為強烈的藥物替代。
對於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後的感受,吸毒者的一般描述是:吸毒後會飄飄欲仙。而研究表明,吸毒者得到的快感,類似于強烈的性高潮,這种經歷會給人以極強的記憶。人是趨利避害的,雖説從理智上知道戒斷毒癮是“利”,但割斷那種曾經有過的“快樂回憶”,對於許多人來講,是一個極端痛苦的歷程,而且外界環境的誘惑也導致他們欲罷不能。因此,有很多吸毒者在走出戒毒所後,又在短時間內重新復吸。
停用後仍有精神分裂
海洛因摧毀的是內臟,新型毒品直接摧毀大腦。新型毒品都是人工化學合成的、直接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致幻劑或興奮劑類精神藥物。只要一次或幾次過量使用就可導致急性精神障礙,長期使用會誘發“苯丙胺性精神病”,形成難以逆轉的病變,其症狀類似精神分裂症。
“新型毒品的一個共性之處,就是對人體中樞神經影響具有致病週期更短、突發性更強的特點,吸食者極易情緒失控,引發幻覺,自殺、暴力傾向明顯。”公安廳禁毒總隊有關負責人表示,就是不涉及刑事案件,長期吸食新型毒品本身亦會導致吸食者精神失常、損害心臟、腎臟,嚴重點即是猝死。
數據顯示,82%的新型毒品濫用者,即使停用8至12年,仍有一些精神病症狀,乃至精神分裂,一遇刺激便會發作。在此,有關負責人提醒各位市民,千萬不要為尋求刺激去嘗試毒品,一旦沾染,後悔莫及。(記者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