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低頻電場會對人體産生危害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26日 08時45分   來源:科技日報

    近年來,常有媒體曝出高壓電線、移動通訊基站甚至是LED燈産生的電磁環境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白血病,引起了人們的恐慌。那麼,實際究竟如何,有關專家給出了答案。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6年就完成了‘國際電磁場計劃’,即針對低頻場的健康風險評估;針對射頻場的致癌性證據評估也已于2011年完成。評估顯示,公眾通常遇見的極低頻,即0—100千赫茲(kHz)電場水平,不存在實際健康問題;高水平磁場,即顯著超過100微特斯拉(μT)的會導致神經和肌肉的刺激,但從長期影響來看,高水平磁場與兒童白血病等關聯證據是弱的,為此要求制定低暴露限值的政策沒有根據。”在近日舉行的“2012電磁環境的科學與社會認知研討會”上,原國家電網電磁影響實驗室(上海)學科帶頭人、教授級高工、中國電工學會高級會員楊新村説。

    據介紹,我國高壓輸電線、變電器等供電系統的工頻範圍為50—60赫茲(Hz),屬於極低頻電場。

    低頻電磁波不是“核輻射”,沒有健康危害

    電是人們生活所必需的。因此,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高壓輸電線和變壓器並不罕見。隨著城市半徑的不斷擴大,以往一些變電站,如北京市光華路110千伏變電站、西大望路220千伏變電站等都已被納入中心城區範圍。在城市新建設規劃中,由於電力輸送的需要,必須在鬧市區內選址建設變電站和輸電線。因此,部分供電設備必然會設置在一些居民小區的附近。

    針對人們對供電系統電磁輻射的擔憂,中國地震局研究員沈夢培強調,供電系統的工頻電磁場不會産生電磁污染。

    他説,我國的工頻是50赫茲,其電磁波波長是6000公里。如果把電力線路看成一根“發射天線”,它的“發射”能力幾乎為零,實際上也不可能形成向外“輻射”。人體處在電力線路附近幾米到幾十米的地方,這裡的電場和磁場在空間是靜止不動,不可能存在電磁波發射現象。另外,在30萬兆赫茲頻率以下,電磁粒子能量太小,遠不能使物質産生電離(斷開細胞間的化學鍵),這與“核輻射”具有本質區別,絕對不會對人體産生輻射危害。

    “通俗地説,供電設備是‘連著線’的,即電能是靠導線來傳遞電能,不是靠‘輻射’。” 沈夢培説。

    世界衛生組織在1996年開展了全球性的“國際電磁場計劃”,針對300赫茲以下的極低頻電場和磁場的健康進行風險評估。在2005年10月正式評定:公眾通常可遇見的0—300赫茲的極低頻電場和磁場,如電力線路、電纜、民房佈線和用電設備周圍存在的感應電場和磁場,不存在實際健康問題。

    洗衣機、電飯煲磁感應強度遠大於供電系統

    除了供電設備,手機等無線設備是否有健康危害?在論壇現場,記者一邊撥他人手機號,一邊把手機直接貼到檢測設備的探頭上。檢測人員告訴記者,此時記者手機的電磁波數最高值約為國家限值的1/3,在安全範圍內;而且隨著手機與檢測儀器探頭距離的拉開,數值迅速變小。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在2010年批准立項“北京地區居住環境電磁水平調查課題”,該課題提交的報告顯示,在光華路110千伏變電站圍墻外零米距離、高度1.5米位置,檢測到磁感應強度為0.021微特斯拉(μT);在居民家裏,同樣1.5米高度,所有測點位置和家電的磁感應強度普遍低於1微特斯拉(μT),但“洗衣機”和“廚房電飯煲”的磁感應強度均達47微特斯拉(μT)。

    因此,北京地區居住環境電磁水平調查課題組建議,微波爐裏面的微波發生器能發出2.45吉赫(GHz)微波,波長約12厘米;手機頻率是1.8吉赫(GHz),波長約14厘米,這些高頻電磁波産生的感生電磁場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因此,人們不要長時間接聽手機,打開微波爐後,應遠離設備,以避免可能的危害。

    儘快頒布國家“電磁環境公眾曝露控制限值”

    針對公眾對電磁輻射風險擔憂,沈夢培建議各方推動政府儘快頒布國家標準“電磁環境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讓民眾有標準可依,以消除顧慮。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工程師李妮認為,應建立健全第三方機構合作機制,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參與檢測與傳播,以消除公眾的不信任感。

    達爾問環境研究所作為民間環保組織,近年來,一直無償為北京市民進行電磁環境檢測。該所赫曉霞博士彙報了“北京市公眾24小時磁場曝露水平調查”。對100名來自不同行業、工作性質、工作及居住場所的測試志願者,分別進行了24小時測試。結果顯示,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是從事電力相關的配電室等工作人員,24小時平均磁場曝露強度僅為國際標準(100微特斯拉)的1%左右。對大多數測試志願者來説,其平均磁場曝露強度均在標準的萬分之幾到千分之幾之間,無需格外擔憂。(記者 李禾)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航天員在“天宮”如何生活?
· 科學生活:計算機字體應該怎樣保護?
· 科學生活:“計算機皮膚”的元兇到底是誰?
· 科學生活:電子全息針灸到底能不能治病
· 科學生活:衛生信息化離我們有多遠?
· 科學生活:水鹼對健康到底有沒有危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