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顯示,成人平均每年患感冒2—6次,兒童則達6—8次。感冒在臨床上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兩種,都屬於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都以空氣中飛沫形式傳播且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它們之間是有不同之處的。普通感冒可以由鼻病毒、合胞病毒等多種病原體引起,而流感的病原體僅為流感病毒。
普通感冒對人們的影響較小,多為散發在一個單位,也可同時或先後有多人感染發病。由於病毒是經由空氣傳播,因此首當其衝的是鼻子。普通感冒常常先始於打噴嚏、咽部痛,然後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狀,發熱較低,一般數天后便可痊癒。
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致,常常突然發生,傳播迅速,會造成地區流行,甚至可引起世界大流行。由於流感全身中毒症狀較重,出現高熱、發冷、頭痛、肌肉酸痛、關節酸痛等症狀,嚴重時會引起肺炎等其他並發癥,特別是兒童、老人可因並發癥而死亡。
禽流感跟流感不是一回事
統計顯示,我國人禽流感病例70%以上發病時間集中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3月)。大多數病例在發病前都有直接或間接的病死禽接觸史,或者是發病前去過活禽市場。
文獻顯示,所有人類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類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類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傳染給人,其中H5為高致病性。
據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後,起病很急,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現為發熱,體溫大多在39℃以上,持續1—7天,一般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噁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除了上述表現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還可出現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現,甚至可導致死亡。
“禽流感跟流感絕對不是一回事,感冒是人和人之間的傳染,禽流感是禽傳給人的。” 北醫三院呼吸科主任賀蓓這樣表示。
普通感冒不普通
很多人認為感冒只是小病,不用吃藥,扛幾天也就過去了。對於這一觀點,賀蓓認為:普通感冒不普通,小感冒可以帶來大危害,尤其是由感冒引起的心肌炎、肺炎等嚴重併發疾病,如不及時救治有可能危及生命。
賀蓓説,2012年發佈的《普通感冒規範診治專家共識》指出:感冒治療原則以對症治療為主,通過迅速改善或消除感冒症狀來縮短病程,減輕感冒的危害。
“普通感冒雖然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患者應及時治療,緩解感冒症狀,不僅自己感覺舒服了,同時也減少了感冒病毒傳播的機會,減少了感冒傳染給他人的風險。” 賀蓓強調。
感冒初期,在症狀停留在咽痛、流涕、鼻塞等階段時,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可以有效控制病毒複製,效果不錯。出現高熱症狀,感冒加重後,中醫主要配合西醫的搶救治療。
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説,正在杭州接受搶救的H7N9禽流感病人楊先生,目前生命體徵穩定,專家組考慮,在適當情況下,會用中藥輔助治療。但是對普通市民來説,目前不建議擅自用藥。
感冒別重復用藥
“感冒的治療原則是以對症治療、緩解感冒症狀為主。”北京大學藥學院李長齡教授指出:其中,鹽酸偽麻黃鹼是多種常用感冒藥中的重要有效成分,可有效緩解感冒的主要症狀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症狀,幫助減輕感冒造成的身體不適,按説明書推薦劑量服用安全性良好。
李長齡介紹説:患者可針對症狀選擇藥物,如出現鼻塞、流涕等症狀可選擇含鹽酸偽麻黃鹼的感冒藥;若發燒或頭痛的話,可用含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感冒藥;打噴嚏可選含撲爾敏、苯海拉明等的感冒藥;咳嗽可選含右美沙芬或那可丁等的感冒藥。其中,偽麻黃鹼與撲爾敏的復方組合是《專家共識》推薦的經典組合,對於早期僅有鼻部卡他症狀的感冒患者,治療四天可顯著改善90%左右的鼻部症狀。
有的感冒患者為快速消除感冒症狀,常會同時服用幾種感冒藥,對此,李長齡指出:目前感冒藥大多都是復方製劑,其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藥物作用大同小異。同時服用可能導致重復用藥、過量用藥,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可能隨之增加。
踏青不要接觸野鳥
眼下正值清明小長假,不少人出門踏青,春遊時接觸野外鳥類安全嗎?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出於謹慎考慮,遇到不明的野鳥不要近距離接觸,不要讓兒童接觸鳥類和禽類。如果發現不明原因死亡的鳥類、禽類、畜類,要及時報告並進行消毒、隔離。
賀蓓還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做到勤洗手,經常開窗通風,避免臟手揉摸口鼻眼,有小孩的家庭還應經常清洗兒童玩具等,阻斷感冒傳播渠道,積極預防感冒的發生。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關鍵要做到“四早”,指對疾病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早發現,當自己或周圍人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早報告,發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類似病例,及時報告當地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早隔離,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時隔離,以防止疫情擴散。早治療,不要輕視重感冒,出現發熱、頭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適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上口罩,儘快到醫院就診,並務必告訴醫生自己發病前是否到過禽流感疫區,是否與病禽類接觸等情況,並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和用藥。(記者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