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又稱為腎細胞癌、腎腺癌,起源於泌尿小管上皮,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當今我國男性最常發生的十大癌症之一。研究顯示,近20年來中國腎癌的累積發病率翻了一番。
“儘管腎癌在國內以及國際上都不屬於特別高發的腫瘤,但是它的發病率其實也並不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馬建輝透露,腎癌好發于男性,男女之比約為2:1,可見於各個年齡段,高發年齡50—70歲。目前我國男性腎癌發病率為4.7/10萬,是泌尿系統第二大腫瘤,且發病率還在以每年2.5%的速度遞增。
早期腎病難以覺察
胸悶心悸時,人們自然會想到心臟是否出了問題;咳嗽不止時,則會引起對肺部的關注。但腎臟一旦出了問題,往往不會立即表現出明顯的不適,人們也就疏于對它的關心。
腎臟疾病為何總是“沉默無聲”?馬建輝解釋説,人體兩側的腎臟由數百萬個腎單位構成,每一個腎單位都是一套微小而精密的過濾系統。數百萬個腎單位並不是同時工作,而是實行有規律的“輪休制”。這樣的生理機制能有效保護腎單位的功能,使其不至於“過勞死”。然而“輪休制”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作用,那就是會使人們難以覺察到腎臟疾病的早期症狀,等到出現明顯不適時才去就診,病程往往已經進展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多年來,血尿、腰痛和腰腹部腫塊一直被稱為腎癌的三大典型症狀。但當出現這三種典型症狀時,腎癌往往已經進入了晚期,錯過了最佳的診療時間,無法獲得治愈。“腎癌如果能儘早發現,通過正確的治療,早期患者的十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但中晚期患者的十年生存率則會明顯下降。”馬建輝很惋惜地説,在被診斷為腎癌的患者中,約有20%到30%都屬於晚期。因此,定期的腎臟檢查就顯得尤為重要。
定期腎檢尤為重要
近年來,在體檢中被查出無痛血尿的患者較為多見,尤其在中老年女性中更為普遍。對此,馬建輝提醒,無痛血尿由於沒有明顯的不適,很容易被忽視,患者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以確定是否患有腎癌。
腎癌很“善變”,尤其是當出現轉移後,它的臨床表現會隨著轉移的部位出現千變萬化。不少患者因為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狀就診時,往往已經出現腎癌轉移了,這部分患者佔初診人群的30%。
馬建輝建議,要想早期發現腎癌,年過40歲的男性應堅持每年進行腎臟B超檢查,尤其有不良生活方式和家族腎癌病史的男性更要注意。
“定期體檢很重要。”馬建輝強調,目前,臨床上至少有60%以上的腎癌患者是因健康體檢或其他原因檢查而偶然發現的,無明顯症狀或體徵,其中絕大部分為早期病變,預後好。
在健康查體當中,B超是及早發現腎癌的經濟有效的方式,可發現直徑1厘米的腎腫瘤。如果B超發現異常者,應進行CT檢查,該方法可發現0.5厘米以上的腫瘤。對於那些有腎癌家族史,或罹患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特別是長期接受透析治療的高危人群,馬建輝呼籲,需要在生活中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每年去醫院做一次健康體檢,為後續的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
主要手段靶向治療
“根據目前的研究,除了一少部分腎癌是遺傳性腎癌外,其他腎癌患者的發病確切病因尚不明確。”馬建輝認為,但已經有大量研究結果顯示,吸煙、肥胖、高血壓都與其發病密切相關。
有研究顯示,吸煙者患腎癌的危險是不吸煙者的兩倍,且吸煙時間越久、吸煙量越大危險性越高,原因與煙草中多種有毒物質對機體慢性刺激有關。此外,男性因工作原因應酬較多,而長期高脂肪、高熱量飲食不僅會出現肥胖、高血壓等,還會提高患腎癌幾率。所以,戒煙、少吃大魚大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積極控制體重,有助於預防腎癌。
目前國內對腎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等。但由於腎癌對放療、化療、免疫或激素治療均不敏感,這成為泌尿外科醫生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
馬建輝指出,在腎癌患者中,20%—30%的患者在確診時就已處於癌症晚期。靶向治療是目前晚期腎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但是對於酪氨酸激酶抑製劑治療失敗的患者來説,則面臨無藥可治的困境。
“中國的腎癌患者基數較大,其中晚期腎癌患者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當我們為患者選擇靶向治療時,需要明確病症的發展階段並尋找到一種切實有效的藥物,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針對腎癌晚期靶向治療失敗的患者,還沒有找到非常行之有效的藥物。”馬建輝表示。
目前,有相關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創新藥品飛尼妥引入中國,將為中國廣大的腎癌晚期患者延長生存時間及改善生存質量提供可能。“諾華飛尼妥的出現及其TKI-mTOR模式給我們未來帶來了一種新的治療理念。”馬建輝説。(記者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