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今年高考開考只有4天了,在衝刺的關鍵時候,復習應加強頻率,還是降低頻率?身體應保存體力,還是提高體耗?上海楊浦區德育室主任戴耀紅依據多年的經驗指出,考生要把考試作為“常態”來對待,即適當減少復習量,儲藏能量,正常起居。
復習低頻率:保證質量
作為考生,必須明白考前幾天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新北郊中學校長郎建中指出,不宜把前一階段的全面而系統的復習計劃,延伸到這五天裏才完成。無論原計劃在高考前準備把所有功課復習五遍也好,或者三遍也罷,千萬都要記住,復習功課,把握要點到滿意程度的期限至少應是高考前的三天。即使復習,也要在放鬆的情形下進行,主要是非系統性復習,對自己參加應考的知識結構回憶一下,認為可能考的內容,就重點背記下來。從表面上看是減少了復習的數量,但確有可能提高復習的質量。
保存體力:養精蓄銳
考試是需要腦力與體力的,取得考試好成績要有身體的本錢。考前五天的身體狀況十分重要。去年考入上海交大的一位考生在談起五天體力保護的辦法時説:“考試是一種緊張的腦力勞動,需要有健壯的體能作支撐,而在考前五天,適度進行運動,對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身體平穩狀況,很有作用。”西南模範中學校長汪勁松認為,在這幾天裏,特別要注意保持身體的良好狀態。他建議説,在這五天裏,考生不要去參加特別劇烈的運動,如踢足球、划船等,也不要去參加容易引起興奮的活動。
正常起居:調好“生物鐘”
考試是一種應激,容易打破常規。從表面上看,正常起居並不困難。不過,一些考生往往在臨考的五天,表現得十分煩躁,緊張萬分,從而導致生物節律的紊亂,甚至出現日夜顛倒的情形。而經常挑燈夜戰,打拼命戰、消耗戰正是造成“生物鐘”錯位的原因。尤其是在考前的五天,千萬不能為所謂的“分分必爭”而調亂“生物鐘”。
上理工附屬中學校長姜明彥指出,正常起居,是調節“生物鐘”的必須,也是全力投入考試的必須,考生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損害了自己。考生如能做到科學安排,就能正常發揮水平。(記者 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