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3月10日專電(記者 陳光明 王炳坤)衣服掉色、串色,洗滌標識誤導,去漬引起局部色淺——據遼寧省鞍山市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統計,去年以來他們接到的洗染類投訴多發。
鞍山市民肖女士日前將一件綠色帶花紋的綿羊皮短夾克送去幹洗。可10天后她到幹洗店取衣服,要不是店主指著一件衣服説是她的,她根本就認不出來,整件衣服竟被染成了深棕色。經肖女士協調,幹洗店答應為她的衣服脫色補救,不過兩次脫色過後,衣服顏色不僅沒有恢復原樣,還深深淺淺、變成了“花臉”,原本是軟皮的衣服變成了“硬皮”,沒法再穿了。
據鞍山市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介紹,類似洗染類服務的糾紛還有很多。尤其在換季,服裝集中清洗時更加突出,反映的問題也五花八門,如幹洗店弄丟或者損壞衣物,以水洗冒充幹洗,衣物染色褪色等。一些消費者不懂洗滌常識,不能理解為何會發生這樣那樣的洗滌事故,不能區分究竟是衣服質量問題還是洗滌問題,因此導致糾紛多發。
鞍山市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提醒,要避免洗染服務糾紛,最好有四個步驟。一查,與商家一起仔細檢查衣物是否有破損、掉色等情況。二寫,要將衣服的自然情況明確標在洗染憑證上。三看,雙方都要注意衣服標注的洗滌方法和禁忌條件。四留,消費者儘量保留好服裝的購買憑證和幹洗憑證,尤其是貴重衣物的購買憑證也應多保留一段時間,一旦幹洗後服裝損壞,購買憑證可以及時提供合理有效的賠償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