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量為近60年同期最少,出現嚴重旱情。5月21日~23日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降水天氣過程,對氣象乾旱有不同程度緩和,但農業乾旱和水文乾旱依舊不容樂觀。那麼什麼是氣象、農業、水文乾旱?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呢?
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持續偏少 旱情嚴重
3月1日至5月25日長江中下游平均降水量歷年變化(1951至2011年)
今年1~2月長江中下游大部地區降水偏少5~8成。特別是3月份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異常偏少,平均降水量為193.4毫米,較常年同期(385.2毫米)偏少50%,為近60年來歷史同期最少。與此同時,上述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0.8℃,由於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致使上述地區出現嚴重氣象乾旱。
5月21至23日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降水天氣過程,累計降水量有20~50毫米,對改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土壤墑情有利,對部分地區一定程度上緩解旱情有積極作用,但目前大部地區依然存在中度以上氣象乾旱。
近期氣象乾旱的特點
此次發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乾旱具有乾旱強度強、持續時間長、乾旱範圍廣、影響程度重等特點。
乾旱強度強:截至5月26日監測,湖南省近80%縣、市發生重度以上氣象乾旱,湖北全省均出現重度以上氣象乾旱。江西、湖北等地部分地區重度以上氣象乾旱達15-30天,局部地區超過30天。
持續時間長:春季以來,長江中下游無降水日數達55天,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長,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達11天,為近45年來歷史同期最長。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中度以上氣象乾旱日數為近10年來最多。
乾旱範圍廣:入春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94.5%地區先後遭受乾旱,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範圍最廣的一年。截至5月25日,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度以上氣象乾旱影響面積分別為湖北1.95萬平方公里、湖南6.22萬平方公里,江西6.36萬平方公里,安徽1.44萬平方公里,江蘇0.45萬平方公里,浙江4.68萬平方公里,與歷史上1981年、1986年、1988年、1991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的春旱相比,此次氣象乾旱影響面積明顯偏大。
2011年5月18日與2009年5月6日鄱陽湖水域面積遙感影像監測對比
乾旱影響大:乾旱導致江河、湖泊水位異常偏低,水體面積減少明顯。據5月18日衛星遙感監測顯示,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1326平方公里,為有衛星遙感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小水面。洞庭湖水位持續偏低,湖南澧縣107座小型水庫大部分接近死水位,湖北有上千個大小水庫接近死水位。江蘇主要湖泊水體面積均有不同程度減小,其中高淳石臼湖已接近乾涸。湖北、湖南等地出現了人畜飲水困難。乾旱還導致水産養殖業、農業生産遭受損失。
乾旱的類型及相互關係
那麼我們所説的氣象、農業、水文乾旱分別指的是什麼?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呢?
一般來説,乾旱是指因水分的收與支或供與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續的水分短缺現象。這種水分的短缺可以表現為降水量的不足、土壤水分的缺乏或江河湖泊水位偏低等。
從類型上,可以分為氣象乾旱、農業乾旱、水文乾旱。氣象乾旱指某時段內,由於蒸發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於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現象。
農業乾旱指在作物生育期內,由於土壤水分持續不足而造成的作物體內水分虧缺,影響作物正常生長髮育的現象。
水文乾旱是指由於降水的長期短缺而造成某段時間內,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出現水分短缺,使江河流量、湖泊水位、水庫蓄水等減少的現象。
在各類乾旱中,氣象乾旱是一種自然現象,最直觀的表現在降水量的減少,而農業、水文乾旱更關注人類和社會方面。
氣象乾旱是其他類型乾旱的基礎。由於農業、水文乾旱的發生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應的影響,其頻率小于氣象乾旱。當氣象乾旱持續一段時間,就有可能發生農業、水文乾旱,並産生相應的後果。經常是在氣象乾旱發生幾週後,土壤水分不足導致農作物、草原和牧場受旱才表現出來。
幾個月的持續氣象乾旱才導致江河徑流、水庫水位、湖泊水位、地下水位下降,出現水文乾旱。地表水與地下水系統水資源供應量受其管理方式的影響,使得降水不足與主要乾旱類型的直接聯絡降低。例如,在發生氣象乾旱後,假如能及時為農作物提供灌溉,或採取其他農業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滿足作物需要,就不會形成農業乾旱。但在灌溉設施不完備的地方,氣象乾旱是引發農業乾旱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