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總工會7月11日表示,通過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已有474家低工資企業19628名職工實現了工資增長,平均漲幅達10%。另外還有577家企業正在協商。
2011年一季度北京市排查出1391家企業涉及6.6萬名職工,存在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發放職工工資、工資收入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工資增長沒有達到工資指導線下限3%等情形,屬於五類企業。在第二季度,工會組織對這些企業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截至目前,已對近八成企業啟動工資協商。其中,474家企業簽訂工資專項協議,涉及職工19628人,佔企業總數的34%;577家企業正在協商,涉及職工26191人,佔企業總數的41%。還有兩成企業尚未開展協商,涉及278家企業17573名職工,其中的62家企業已關停、搬遷或撤銷。
通過工資集體協商,很多企業都建立了工資增長機制,職工因此而獲益。拿懷柔區來説,排查結果顯示,職工工資增長未達到工資指導線下限3%的企業共有50家,有的是村辦企業,有的是發放高於最低工資標準且略高於同行業。經過協商後,有16家企業的380余名職工漲了工資,工資標準在1300元至1500元之間。
但同時也有一些企業協商難度很大。市總工會權益部部長黃偉説,主要是因為企業效益不好,比如有43家是屬於國有特困企業,其中處於停産特困的、長期虧損的老國企就有32家;也有一些企業屬於低端産業,效益不高、市場競爭力弱,或者部分職工技能水平低,難以增加工資待遇。
下一步,工會還將繼續排查一些收入低,或者發放“地板工資”(也就是將最低工資1160元直接作為員工的基本工資)的企業,幫助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一季度排查出的違反最低工資標準的12家企業均在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解決。
針對一些協商較困難的企業,新上崗的64名專業工資指導員將發揮作用,計劃讓他們參與到這些企業中做典型案例分析,同時參與到重點行業或企業中開展協商,以便起到引領作用。
此外,8月底前,市總工會還將建立職工工資專業委員會,將重點行業協會或商會,以及産業工會主席組織起來,確定行業勞動定額、計件單價、行業工資標準等,為研究行業內的收入分配問題起參謀作用。目前選定了包括建築、銀行業、餐飲等6至8個行業。(袁京)
五類企業需協商工資
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發放職工工資的企業;
經濟效益增長、勞動生産率提高,職工工資增長沒有達到工資指導線下限3%的企業;
職工工資水平沒有達到上年度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平均水平的企業;
職工工資收入低於本地區、本行業平均工資水平的企業;
因勞動報酬引發的勞資矛盾突出、勞動爭議多發、職工訴求強烈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