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8月7日專電(記者張琴)隨著高檔衣料越來越多地進入尋常百姓家庭,衣物幹洗也成為生活的習慣之一。衣物如何干洗才算“乾淨”?為什麼幹洗的衣物有股油味?幹洗後應該晾曬多久為好?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有著一系列科學命題,重慶市近日發佈科技計劃項目,為幹洗綠色化的技術檢測方法和機制提供保障。
記者從重慶市科委獲悉,重慶市科技計劃項目“四氯乙烯幹洗劑快速檢測方法及行業準入機制研究”近日順利通過專家驗收。項目組對重慶80余家幹洗店進行了樣本問卷調查,針對紡織品中四氯乙烯殘留量的GC-FID、GC-ECD、GC-MS三種檢測方法進行了對照研究。
結果顯示,目前90%以上的衣物幹洗選用四氯乙烯幹洗劑,但公眾往往不了解四氯乙烯實際上是一種帶毒産品,幹洗後衣物的四氯乙烯殘留物約3%—5%,含量超標會抑制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引發體內免疫和內分泌系統紊亂,對肝、腎均有損害,進入土壤還會變異為致癌物質,對消費者和從業人員都造成潛在威脅。
專家介紹,通過項目研究,重慶市纖維檢驗局初步完成了重慶市幹洗行業快速檢測方法和準入機制研究,形成紡織品中四氯乙烯殘留量的2項地方檢測標準草案。通過項目實施,重慶市有望率先建立起幹洗紡織品中四氯乙烯含量公共檢測標準,提高幹洗店清潔生産水平,實現衣物幹洗的綠色與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