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文娛
 
文學專家“盤點”中秋詩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9月21日電(俞菀、李媛媛)“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從古至今,中秋節都是文人雅士賦詩咏詞的大好時機。漢魏樂府、唐詩宋詞之中,不乏有關中秋節或是以“月”為主題的傳世名句。中秋來臨之際,文學專家向記者細細“盤點”中秋詩詞。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胡曉明介紹説,以中秋節和月亮為主題的古代文學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對月懷人”和“托物言志”兩種類型。

    “對月懷人”顧名思義,就是以“月”為賦詩題材,表達緬懷之情。“這種緬懷又可分為大、小兩種。”胡曉明教授説,“一是對家國的懷想,二是對親友的思念。”

    前者如李白的《關山月》中:“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文天祥的《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中:“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遊。”

    後者最具代表性的詩詞之一,便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胡曉明説,蘇軾原意借此抒發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文筆綺麗,情感真切,被後人廣為流傳,遂成為中秋緬懷親友的佳作。

    胡曉明認為,李白的《靜夜思》和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也是“對月懷人”的代表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經典名句。

    至於“托物言志”,則表達了中國古代文人對美好高尚情操的追求。胡曉明教授説:“中秋之月本身是非常純潔和美好的自然物,詩人將其與現實進行對照,看似描述景物,實則借物抒情,正身明節。”

    如《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中:“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短短幾句詩,卻充分調動起了人們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勾勒出全方位的夜月景色,為抒情做好了鋪墊。

    還有李白《月下獨酌》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杜甫的五言律詩《八月十五夜月》:“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中:“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絕句《霜月》:“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等等,無不是巧思妙想的傑作。

    胡曉明説,時至今日,雖然月下賦詩的習俗已遠沒有古時盛行,但人們依然會設宴賞月、把酒言歡,慶賀美好的生活,祝福遠方的親友。中秋的氛圍總是展現出人們對生命、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相關鏈結
· 2010年北京市中秋節、國慶節文化活動安排
· 兩岸將聯合在臺舉辦《海峽梨園情》中秋戲曲晚會
· 古時佛山人如何過中秋
· 中秋節民俗:月亮中的兔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