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江西省“十一五”規劃建議的幾點説明
中共江西省委關於制定《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是在江西省委常委會直接領導下研究起草的。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同志主持省委常委會,對《建議》進行了多次討論,並就《建議》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重大問題提出了重要意見。《建議》在起草過程中廣泛徵求了各設區市、省委各部門、省直各單位黨委(黨組)、黨內老同志的意見,江西省委還召開了專題民主協商會,聽取了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的形成充分發揚了民主,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為便於大家的討論,受省委常委會的委託,對《建議》作如下説明。
第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著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我國長期以來經濟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現代文明進步新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任務,也是貫穿《建議》全篇的一條主線。省委認為,“十一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能否又快又好發展,對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為此,《建議》明確提出,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貫徹落實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做到“四個堅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在發展中提高、在提高中發展,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四個堅持既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也是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體現。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十一五”期間首要任務還是要加快發展。近五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僅僅是江西崛起這部宏篇巨著的一個序幕,江西作為欠發達地區的地位尚未根本改變。《建議》要求,必須牢牢堅持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動搖,堅持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正確發展思路不動搖,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形成好中求快、快中求好的良性發展局面。要以更大決心、下更大力氣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努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消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加快富民興贛步伐。要牢記黨的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發展經濟的出發點和歸宿,不斷豐富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設,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第二,堅持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我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農村是我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目標的重點和難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於進一步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意義重大。《建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搞好總體規劃和具體部署,抓好試點示範,積極紮實推進。真正使農村經濟有新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有新改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新進展,農村容貌有新改觀,農村的民主管理水平有新提高。落實《建議》中提出的各項任務,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繁榮農村經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基礎。《建議》要求,進一步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加強農業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二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緊迫任務。“十一五”期間,要不斷加大農村公共産品的投資和供給,特別是強化農田水利、鄉村道路、潔凈能源、飲水安全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著力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三是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建議》要求,要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統籌各類支農資金,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確保支農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四是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增強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苦的歷史任務,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面臨的一個緊迫的現實問題,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等待觀望,必須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遵循客觀規律,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意願,注重實際效果,紮實穩步推進。
第三,堅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
堅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十一五”期間的戰略重點,要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發展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實現經濟增長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相協調。《建議》提出,要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要提高城鄉發展融合度,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是要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做大工業總量與優化産業結構結合起來,把發展高技術産業與加速傳統産業改造結合起來,大力提升産業技術水平;突出優勢領域,下大力氣發展支柱産業,開發具有資源優勢的特色産業,著力提升産業競爭力;以工業園區和重點區域為依託,提高産業集聚能力,加快培育工業增長新板塊。同時,按照市場化、産業化、社會化方向,著力改造提高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興服務業。二是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有機結合、協調發展,按照産業集聚、功能完善、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佈局、各具特色的原則,著力增強中心城市産業基礎和擴張能力,實現城市規模和結構層次新跨越。按照強化功能、突出特色、繁榮經濟、集聚人口的要求,加快發展縣城和中心鎮。賦予縣級更大的發展自主權和決策權,培育一批縣域經濟強縣。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把城市發展與解決“三農”問題有機結合起來,把新型工業化與農業産業化有機結合起來,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三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快速便捷的主體交通網絡,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體系,調控有力的水利工程體系,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
第四,堅持對外開放,著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十五”期間,全省利用外資預計達80億美元,超過此前20年的總和,“三外”資金對固定資産投資的貢獻率超過30%,成為支撐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今後五年,我們既面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加快,國際産業加速轉移的良好機遇,同時也面對嚴峻的挑戰和壓力。《建議》提出,要進一步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推進經濟國際化。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大開放主戰略,全面推進與沿海發達地區和國際經濟的對接和融合,提升參與國際經濟分工的能力,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提高開放型經濟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要把利用外資的著力點從招商引資轉向招商選資,從著重擴大規模轉向注重提高質量,逐步改變利用外資大項目較少、渠道和領域不寬、外商投資企業技術層次不高的現象。把引進外資同提升支柱産業的關鍵技術、延伸優勢産業的産業鏈、培育有比較優勢的産業集群結合起來,同促進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結合起來,同國有企業的改革改組改造結合起來,同促進就業、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和促進稅收增長、培植地方財源結合起來,積極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有針對性地引進跨國公司和境內外大型企業來贛投資,重點引進基地型、龍頭型、科技型大項目;鼓勵外資投向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含量生産環節和研發領域,鼓勵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進一步推進商貿、旅遊、文化、衛生、農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開放,不斷拓寬利用外資的領域。同時,要繼續擴大出口,合理安排進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
第五,堅持以改革促發展,著力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環境
實踐證明,改革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沒有改革,就沒有我們今天發展的大好局面。目前,改革正處於攻堅階段,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中的一些嚴重弊端還沒有完全消除,在新舊體制轉換中又出現了不少新的矛盾。《建議》提出,要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經濟市場化,以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企業、財稅、投融資等改革為重點,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一是著力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關鍵。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理順職能分工,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二是著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加快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通過佈局優化、結構調整和資産重組等形式,推動國有資産更多地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與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不斷完善國有資産監管體系。三是著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以全民創業為契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拓寬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領域和空間,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所有行業和領域,並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改進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和監管,積極引導非公有資本的産業投向,完善私有財産保護制度,開創有利於各種所有制經濟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同時,要從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約能源資源、促進全面協調發展的要求出發,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用激勵和懲戒機制,塑造誠信江西新形象。
第六,堅持以人為本,著力建設創新創業江西、綠色生態江西、和諧平安江西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從國際經驗和我國的實際來看,人均GDP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過渡時期,既是從一般溫飽型社會向發展型社會轉變的重要時期,也是社會利益關係及公共需求深刻變化的關鍵時期。《建議》提出,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要深入實施科教興贛、人才強省、創業富民戰略,建設創新創業江西。進一步激發全民創業潛能,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人才在創新創業中的關鍵作用。二是要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建設綠色生態江西。加強生態體系建設,強化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三是要著力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建設和諧平安江西。妥善協調處理社會利益關係,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為實現“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建議》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著力提高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能力、駕馭全局的能力、處理利益關係的能力和務實創新的能力,增進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和激勵人民群眾共同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而奮鬥。(黃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