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教育部部長在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發表演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13日   來源:教育部網站

    3.以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目標,積極推進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必須圍繞培養創新人才這個核心目標繼續深化教學改革,推動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改革創新的重點要進一步集中于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根據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分不同層次、不同門類對大學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標準組織深入研究,進行重新設計,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擺到專業培養計劃的核心位置;要組織力量緊緊抓住課程設計、課程開發、課程建設這個教學改革的基礎環節,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強化實踐環節,為學生形成創新型的知識結構和加強實踐能力提供教學支撐;要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為目標,大力提倡改革教學的方式方法,通過必要的資源配置和評價機制,鼓勵結合專業、學科特點和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改革實驗;還要逐步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考試與評價制度,這種考試與評價制度應該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思維,應該有效的檢測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該有效的引導學生追求全面發展。

    4.高度重視和積極推進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是高水平大學參與科技創新的寶貴資源,但同時也是中國高等教育質量體系中相對薄弱的部分。應該説,中國大學人才培養方面的種種局限與問題,在研究生教育中有著更為突出的表現。今天,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領導人思考創新人才培養,必須特別注意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顧名思義,研究生是主要通過研究進行學習的學生。研究生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同時也必須在科技創新實踐中成長髮展。

    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整體設計,分步推進。要根據社會對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實際需要,學習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成功經驗,對研究生教育的學位類別設計與質量標準體系進行調整和完善;要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實行與科學研究緊密聯絡的導師資助制。要抓住招生制度、課程設置、研究選題、科學研究、論文答辯等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對研究生培養過程進行系統的改革;要充分發揮科研項目尤其是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人才培養作用,在項目設計與項目管理中採取措施,積極鼓勵和支持研究生參與科技創新,在科技創新實踐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要進一步加強産學研合作,與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緊密合作關係,注重在具有科研創新實力和先進生産能力的企業中培養研究生。

    大學的教學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一項需要多方合作並付出長期努力的系統工程。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這項工程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啟學生學習內在的動力,是廣大教師的熱情關注和主動參與。學生和教師是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主體力量,沒有廣大學生與教師的積極參與,任何教學改革都不可能走向成功。作為一個大學領導者,這一點或許是我們思考、設計和組織教學改革,全面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所最需要注意的著力點。

    二、高水平大學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方面軍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技創新日益成為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途徑,成為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中國要迎頭趕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知識經濟方興未艾的歷史浪潮,就必須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

    1.大學的科技創新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與嚴峻挑戰。

    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發展,中國大學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的能力逐步提升,已經成為促進科技進步和解決國民經濟以及社會重大問題的重要力量。 “十五”期間,中國大學承擔各類科研課題61.9萬項,發表論文146.3萬篇,其中國際三大檢索論文17.6萬篇。截至2005年底,全國高校專利擁有量達3.5萬項,其中發明專利擁有量2萬項。過去五年,中國高校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75項,佔全國授獎總數55.07%;技術發明獎64項,佔全國授獎總數64.40%;科技進步獎433項,佔全國授獎總數53.57%。

    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建設進展順利,目前已建成國家級大學科技園50所,在整合各種科技資源,搭建各種研究平臺以促進高科技開發與成果轉化方面發揮了顯著的引領作用。

    根據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整體戰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2006——2020)》,對中國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整體目標、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進行了總體部署,提出了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目標,大學的科技創新事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高校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主要是科研力量還比較分散,科研工作缺少長期、持續發展的綜合目標;科研規劃與重點項目的整合程度不高,難以實現科技資源和成果共享,低水平重復的現象還時有所見;大學現有科技創新平臺的綜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國際化程度普遍較低,交叉學科、新興學科得不到強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科學研究、學科發展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等等。而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不高,更是我們關注多年但還未得到有效解決的突出問題。這些,都是我們進一步提高大學科技創新水平與服務能力所要深入思考的重點。

    2.高水平大學要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發揮基礎和引領的重要作用。

    大學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同時又是高層次創新人才集聚的戰略高地。高校教學科研隊伍是國家高層次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科技創新的一支生力軍。2005年,中國高校科技研究與開發人員總數超過25萬,全國高校累計爭取科技活動經費400多億元,是1998年的6倍以上,年均遞增18.5%。根據國家整體規劃,目前依託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為113個,佔總數的61.7%。已經啟動試點的國家實驗室,有50%設在高校。

    每一所大學,特別是研究性大學都要立足國家創新體系的需要,結合學校的學科特色、傳統優勢和區域特點,制定出具有戰略高度和學校特色的科技創新規劃,注意集中優勢資源和形成鮮明特色,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基本戰略,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為“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作出貢獻。

    大學要成為國家知識創新的主力軍。要充分利用學科門類齊全、人才眾多、學術氛圍濃厚的優勢,積極參與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形成原創性成果,追求科學發現,推動科學發展。要鼓勵組織專家教授致力於重要的基礎性研究,通過具有長遠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奠定大學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大學要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的生力軍。企業的科技需求與大學綜合科技優勢相結合,就會形成科技創新的不竭源泉與動力。要通過科技創新項目與企業、科研院所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關係,在促進産學研一體化的實踐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主導性作用。要圍繞經濟建設與産業發展需要,緊盯企業産品開發與技術升級需求,主動參與重大的研發工程。要利用科技創新成果,建設一批有重大影響力的連接大學與企業的成果轉化基地,主動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努力形成企業技術需求與大學技術創新的互動機制。

    大學要努力成為區域創新的骨幹力量。要主動關注和積極參與區域科技創新規劃,承擔地方科技攻關項目,在大學科技創新、區域經濟發展、地方科技進步、社區文化建設之間形成互動,充分發揮大學科技園區在區域科技創新方面的整合、帶動與輻射效應。

    3.加強理論創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大學必須高度重視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研究。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的80%在高校,80%以上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出自高校,大學有條件在國家理論創新體系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大學要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全局高度,努力建設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使大學成為研究重大社會問題、形成重要學術成果的基地。只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繼承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堅持科學吸收借鑒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的成果,堅持不斷地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我們就可以出理論創新的尖端成果,出學術大師,就可以構建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要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的學科與專業人才優勢,全面推進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創新、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使高等學校成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思想庫”和“人才庫”。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