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各種自然災害及其次生災害預警發佈的覆蓋地區存在空白,特別是易受災害影響的農村和山區。這是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氣象災害室副主任劉偉東在近日開幕的“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科學家學術研討會暨2006年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分論壇“城市公共安全與防禦機制論壇”上透露的。
劉偉東在《北京城市公共危機應急體系建設現狀與思考》報告中認為,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北京市已走在全國的前列,這主要表現在:成立了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和市應急指揮中心,並成立了13個專項應急指揮部;在完成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的基礎上,正在陸續完成34種災害應急預案和7個應急保障預案的編制工作,“特別是北京目前正在制定7個保障預案,這是其他省市沒有的,可説是一個新舉動”。
劉偉東在報告中指出,這些方麵包括應急管理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各災害管理部門間協調和配合的應急措施尚不完善,不少還是空白;各種災害及其次生災害的預報準確率、精度和時效不高;預報預警作業流程和業務服務規定尚未真正建立;各種自然災害及其次生災害預警發佈的覆蓋地區存在空白,特別是易受災害影響的農村和山區;災情收集上報工作薄弱,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建立,也很少進行災情的獨立和綜合調查;各種自然災害及其次生災害的災前、災中和災後評估工作尚未建立等。
據悉,“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科學家學術研討會暨2006年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市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辦,北京市科協等承辦。
相關鏈結:
安全避險知識有望列入中小學校教學計劃
“在各級各類學校中組織開展防災與安全教育,把災害與安全避險知識列入中小學校教學計劃”,已經被寫入了《北京市減災條例》專家建議稿。
北京減災協會專家組成員蕭永生在近日舉行的“城市公共安全與防禦機制論壇”上介紹説,北京減災協會結合本市發展和災害的特點,在市人大法制辦的支持下,草擬了《北京市減災條例》專家建議稿,作為北京市綜合減災法規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市減災條例》專家建議稿強調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安全,體現社會公平”,蕭永生指出,專家建議稿提出要開展減災科普宣傳和防災與安全教育,提倡災害事故保險,增強公眾的減災意識,提高公眾在災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特別是要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安全,體現社會公平,同時還要加強流動人口的安全防災教育。
“減災工作要透明化,要接受社會公眾和輿論監督”,蕭永生表示,專家建議稿中提出本市應建立年度災情報告制度,並向社會公佈經核實後的災情和減災工作的綜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