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全國地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2日   來源:教育部網站

    2006年全國地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工作會議11月2日在京召開。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出席會議並講話。她在講話中強調,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創新,提高質量,充分發揮地方高校在建設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開創地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新局面。

    李衛紅指出,“十五”是我國經濟、社會取得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地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工作蓬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的時期。“十五”期間,各地方高校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為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紮實進行基礎研究,為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做出了積極貢獻;強化應用研究,為國家特別是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深化科研體制改革,為科研創新搭建了有利的研究平臺。

    李衛紅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落實到高校,就是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地方高校要緊緊抓住這個核心。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地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圍繞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準確把握時代特徵和中國國情,不斷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理論,創造新方法;堅持以內容創新為重點,把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貫穿到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中;堅持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關鍵,努力構建地方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體系,大力推進地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工作;堅持以科學研究為保證,通過科學研究解答學科建設中的難點、教學上的疑點和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及時將理論創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運用到學科建設、課堂教學、教材編寫中去。要全面推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全面推進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

    李衛紅強調,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地方高校要從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根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要求,結合地方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的實際需要,制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準確定位、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協調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理論指導、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地方高校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寬廣的世界眼光,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認清形勢、明確任務、振奮精神、銳意創新,推動地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全面協調發展。

    李衛紅要求,各地方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既要立足地方,服務地方,又要面向全國,追趕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前沿,研究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既要強化特色,以特色為引擎,又要突破薄弱環節,擴大新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實現地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整體推進;既要加強基礎,又要突出應用,以應用對策研究促進基礎研究,以基礎研究帶動應用對待研究;既要發揚以傳統的人文學科、基礎理論研究見長的歷史優勢,又要著力當前的社會需要,把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作為主攻方向;既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又要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科教並重,相互促進。各地方高校要切實加強制度建設,改進科研管理,增加經費投入,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充足的人才保證、必要的體制保證和良好的環境保證。

    來自全國158所地方高校的分管領導和文科科研處長參加了會議。首都師範大學、山西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大、南昌大學、雲南大學、鄭州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遼寧大學等十三個地方高校的主要領導同志作了大會交流發言。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部屬高校的社科處同志作了會議經驗介紹。

 
 
 相關鏈結
· 教育部與德國繼續教育和發展協會簽署諒解備忘錄
· 教育部和英特爾公司啟動“共創未來教育計劃”
· 教育部部署"農村學校培養教育碩士師資計劃"實施
· 科技部教育部新認定12家國家大學科技園(附名單)
· 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啟動農村學校教師特設崗計劃
· 教育部直屬高校90教師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