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廣東施展硬功夫提升軟實力啟動“文化強省”引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19日   來源:南方日報

    “經濟大省”能否成為“文化大省”?廣東用事實做出了肯定回答。剛剛落幕的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廣東一舉奪得11個“文華獎”,佔全國獲獎劇目的1/6,令人不禁對今日嶺南文化刮目相看。

    經濟發展離不開文化支撐。“硬實力”與“軟實力”不同步,勢必制約區域整體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7年前,中央確定廣東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啟動了廣東建設“文化大省”的車輪。隨後,廣東文化建設風生水起,文化産業異軍突起———全省文化産業單位數、從業人員數、營業收入、總資産等指標均居全國前列。即使去年遭遇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廣東文化産業依然逆勢飄紅,實現增加值2149億元,連續第七年名列全國榜首。

    但是,“快速”並不等於“科學”,“量大”並不等於“質高”。慣於反思的廣東人沒有盲目樂觀,而是找出文化産業“大而不強”的弱點,繼續自我加壓,提出“文化與經濟互動”,要建設“文化強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發出了“動員令”:“突破關鍵環節,解決主要矛盾,破解難點問題,取得實質進展。”廣東頻頻發力,調結構,建體系,抓創新,“文化大省”加速駛向“文化強省”。

    調結構,創新機制,釋放生産力

    週末,寬敞明亮的排練室笑語不斷,熱氣騰騰。演員們三三兩兩圍在一起,琢磨、討論表演技巧。“以前,大家只滿足於完成任務、按時發工資,休息日誰還來排練?可你看現在———”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遠明站在排練室門口,笑瞇瞇地説:“是改制,讓劇院迸發出活力。”

    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廣東以“放權、讓利、搞活”為核心,加快國有經營性資産剝離,推進文化經營單位政企分開,激發了文化産業活力。省新聞出版局一口氣將原來下轄的13家企事業單位劃給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全省近百家文化事業單位相繼完成“剝離”、“改制”工作。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表示:“廣東要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加快文化産業的發展,最大限度解放文化生産力,繼續努力爭當全國文化産業的排頭兵。”

    藝術院團改制是最難啃的“骨頭”

    2008年改制之前,一些藝術劇團兩年都排不出一部像樣的劇目,演出不正常,獎金髮不出。改制1年,省木偶藝術劇院就創作了4部新劇目,演出訂單接踵而至,票房收入持續攀高。去年,劇院演出收入比上年增長30%,演員平均月收入提高了2000多元。今年5月底,劇院與德國一家公司簽下了歐洲巡演100場的協議。

    既講社會效益,又要經濟效益,文藝院團改制有著自身的特點,不能“一改了之”。廣州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徐咏虹説:“改制不是甩包袱,而是‘扶上馬,送一程’。”“養人頭”變為“養作品”,編制撥款變為採購作品,每個院團配一個劇院,多种經營,不吃“大鍋飯”,激發創作動力。全省重點文藝院團基本實現轉企改制,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演藝機構和演出仲介組織發育良好,文藝舞臺更加開放、多元,演出市場日益繁榮。

    體制改革激發了産業活力,也衍生了“小、弱、散、亂”的弊端———文化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低,自主品牌、獨創産品不多,行業發展、區域分佈不平衡,整體發展後勁不足。

    調結構迫在眉睫,促轉型勢在必行。由廣州交響樂團、廣東實驗現代舞團和星海音樂廳三家“強強聯合”組建的星海演藝集團,坐落在珠江中心二沙島上,主排練室、副排練室、分聲部排練室等“硬體”全國一流。去年,廣交和星海經營收入在全省藝術表演單位中名列前茅。最近,又有9個省屬藝術院團和文化經營單位即將併入星海演藝集團。集團總資産將從4億多元增加到10億多元。

    大調整,帶來大變化。廣東新聞、出版、印刷、發行、音像、廣告、動漫、體育等紛紛合併重組,打造行業“航母”。深圳市文化産業成為繼高新技術、金融和物流産業之後崛起的第四大支柱産業。

    抓龍頭,創新業態,增強競爭力

    驅車駛進廣州開發區科學城,玉樹公園南側流水潺潺,鳥語花香,10萬平方米空置項目用地已規劃完畢,一個全新理念的文化産業創意園將在這裡崛起。更值得關注的是,創意園將帶來閱讀的“革命”———手握一個閱讀器,遍覽報紙、雜誌、圖書,還可以交流互動,閱讀從“靜態”變成“動態”。

    推動這一“革命”的,是廣州明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在推廣的新型閱覽器。公司總經理俞有樞在圖書發行領域默默奮鬥近30年,每次創新,總有收穫。這一次,在業務鼎盛之時果斷“轉身”,他下定決心,要打造一個覆蓋工業設計、數字出版、網絡遊戲研發與運營、動漫設計電子傳媒等領域的新文化王國。

    明名公司的轉型,代表了廣東文化産業發展趨勢———創新業態,培育龍頭,做大做強。傳統文化産業轉型加快,新的文化業態層出不窮,動漫、網絡遊戲、遊藝娛樂、設計等領域的龍頭企業應運而生。

    奧飛是全國第一家上市動漫企業。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奧飛順利實現了從玩具廠向文化創意企業的轉型,逐漸形成了“集內容原創、發行、播放、授權、衍生品生産和營銷為一體的全産業鏈運營”的盈利模式,被稱為“産業文化化”的典型。去年,奧飛實現營業收入5.9億元、利潤總額1.17億元,分別比上年大幅增長30.95%和70.19%。

    新業態,高效益。這些以“三低一高”(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高附加值)為特徵的文化産業,創造出讓人驚訝的“硬效益”。廣東950家動漫企業,年産值過百億元,約佔全國的1/4;全省網絡遊戲年收入約佔全國的1/3,其中擁有自主知識産權遊戲的收入佔全國的1/2;廣東企業自主研發製造的電子遊藝遊戲設備佔全國的60%。

    新業態的加盟,推動廣東文化産業迅猛發展。7年來,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達14.6%,高於同期GDP增長水平;佔全省GDP比重保持在6%左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倍以上;規模總量佔全國的1/4。

    建體系,夯實基礎,擴大影響力

    長期以來,文化領域主要依賴政府投入。而文化企業缺乏固定資産抵押物,産品收益情況難以評估,難以獲得金融信貸支持。缺少資金成為中小文化企業普遍的難題。

    “動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播出後市場反應火爆,但廣東收益不大,對我們刺激很大!”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國有經營性文化資産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賴斌坦言,這部廣東本土原創的動漫産品因找不到投資方,只好尋求外地投資,大部分收益拱手讓人,“這促使我們下決心,創新服務體系,搭建文化産業投融資平臺,設立了省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文化投資基金。”

    今年初,廣東省國有經營性文化資産監督管理辦公室與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三家銀行簽訂“文化與金融戰略合作協議”,為省內文化企業提供210億元的信貸額度。民生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吳新軍表示,該行正在籌建專家組,對企業的前景、效益及知識産權進行價值評估,增加對文化企業無形資産的了解和授信。

    完善體系,夯實基礎,廣東文化産業發展如虎添翼,文化市場日漸紅火。今年5月中旬,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總成交額1088.56億元、合同成交額351億元,創歷史新高。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期間,廣州舉辦首屆舞臺藝術演出交易會,吸引了1萬多客商參加,簽約項目36個,交易金額1.55億元。

    一批本土文化企業開始走南闖北,影響世界。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該公司高舉“科技+文化”大旗,在主題公園、特種電影及成套設備、影視出品、動漫、網絡遊戲、文化産業衍生品等領域“攻城略地”,去年實現銷售收入8.8億元,利潤3.6億元。

    專家認為,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一字之差,內涵豐富。它表明,廣東既注重文化發展數量和規模,更注重文化發展的結構和質量;既注重文化生産能力,更注重文化創新能力;既強調發展速度,更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既注重實力的增強,更注重科學體制機制的構建。

    如今,大步邁向“文化強省”的廣東,擁有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12個,省級示範基地、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特色文化産業園區、文化産業集群等43個,初步形成較為完整、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文化産業體系。

 
 
 相關鏈結
· 廣東"簡政強鎮"改革方案出臺 擴大鎮級管理權限
· 廣東設"扶貧濟困日" 動員社會參與促進協調發展
· 廣東教育部門將嚴厲打擊英語四六級考試違紀行為
· 廣東出臺舉報毒品犯罪獎勵辦法 最高獎勵30萬元
· 廣東防沙治沙取得成效 沙化土地減少近萬公頃
· 廣東出臺第三套房貸、外地人購房貸款等方面細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