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陳全國在中共西藏自治區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8日 11時23分   來源:西藏日報

    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科學發展軌道上推進跨越式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西藏所有問題的基礎。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力,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

    (一)切實用好特殊政策。中央賦予的特殊優惠政策和兄弟省市、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中央骨幹企業的對口支援是我區最重要的發展條件,要牢牢抓住、用足用好。堅持全面把握好,對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的財稅扶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投資傾斜政策、人才援助政策、對口支援政策,要逐條逐款地研究,逐類逐項地梳理,準確掌握每項政策的內涵、要求和含金量。主動對接好,要積極主動地加強與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彙報溝通,確保優惠政策全部到位、儘快落地;加強與對口援藏省市、中央骨幹企業的聯絡協調,確保援助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進一步完善經濟援藏、幹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就業援藏的工作機制。配套落實好,制定出臺相應的配套措施和具體辦法,保證中央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二)突出抓好項目建設。項目建設是經濟工作的“牛鼻子”,抓項目就是抓經濟、抓發展、抓跨越。要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抓好國家“十二五”期間圍繞民生改善、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生態保護、社會建設等領域,支持西藏發展總投資3305億元、226個重大項目的實施,下功夫抓好對口援建項目的落實;要全力推進,抓緊與中央和國家部委、援建單位進行對接,儘快完成項目論證審批工作,積極做好徵地補償等基礎工作,保證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要高質高效,精心組織、科學施工、強化監管,確保建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三)著力強化基礎設施。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努力消除發展的瓶頸制約。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公路建設,力爭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萬公里,實現縣縣通油路、60%以上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加快鐵路建設,推進川藏、滇藏鐵路西藏段建設,完善區內鐵路網絡,提高鐵路運營能力;加強航空建設,做大西藏航空公司,加快現有機場改擴建,發展區內支線航空,增加國內外航線,形成區內外國內外協調聯動的航空網絡。完善綜合能源體系,積極推進油氣工程建設,大力發展水電和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再生能源開發,加快電網網架和電網建設改造,力爭到“十二五”末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60萬千瓦,基本解決全區人口的用電問題。健全現代通訊體系,加強進出藏光纜通道建設,推進移動網廣覆蓋和寬帶通信工程,力爭實現鄉鄉通光纜,具備條件的行政建制村全部通寬帶;加強郵政設施建設,基本實現鄉鎮郵政網點全覆蓋。建立水利保障體系,重點推進安全飲水、區域防洪、節水灌溉、水源保護、水利骨幹工程和特殊地區水利工程建設,完善防洪、抗旱、灌溉、供水、發電等水利基礎設施,提高城鄉水資源利用水平與保障能力。

    (四)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堅持“一産上水平、二産抓重點、三産大發展”,推動特色優勢産業加快發展。要提升一産,完善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調整優化農牧業結構,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實施糧食增産行動計劃,確保“十二五”期間糧食産量穩定在95萬噸左右;加快蔬菜基地建設,力爭蔬菜面積達到33萬畝、自給率達到90%以上;大力發展林業、林下産業和畜牧業,力爭畜牧業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推進農副産品深加工和農業産業化經營,産業化經營率達到40%以上。要壯大二産,突出抓好能源産業、優勢礦産業、建築業、藏醫藥業、高原特色食品業、民族手工業等支柱産業,加快建設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格爾木藏青工業園,到“十二五”末組建大型企業集團10個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5%以上。要做強三産,大力發展特色旅遊業,努力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力爭“十二五”末接待遊客15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20%以上;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快城鄉物流體系建設,加快農牧區商貿流通服務網絡建設,加快青藏鐵路那曲物流園區建設,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大力發展金融業,建立符合西藏實際的金融管理服務體系,積極發展證券、保險、信託、擔保等金融業務,增多做強金融主體,創新金融産品,推動企業上市融資,力爭“十二五”期間新增上市企業5家以上。同時,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物聯網、信息服務、康體健身、家政養老、房地産及物業管理等現代服務業。

    (五)推進科技進步創新。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重視引進開發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和創新水平。堅持建平臺,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技孵化器、高科技産業園區和示範基地建設,重點培育扶持40家科技型企業;攻專項,加強高原特色農牧業、生物産業、藏醫藥業、新能源、有色金屬業等方面的研究,實施8個重大科技專項,開展45項科技攻關,突破一批核心技術;促轉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爭到“十二五”末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廣普及,加強科普基地建設,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普及日常科技知識,提高科學技術普及率。

    (六)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實施中東西戰略,藏中地區要發揮上連陜甘青寧、下通南亞的優勢,加強對內對外經濟合作,著力打造全區特色産業發展戰略高地、國家西部地區有重要影響的經濟中心、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藏東地區要發揮連接川滇青的區位優勢,積極融入成渝經濟圈,加快礦産、水能資源開發,著力建設區域商貿中心、有色金屬生産基地、“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三江”流域精品旅遊區;藏西地區要發揮沿邊開放優勢,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著力建設畜牧業、礦産業、特色旅遊、邊境貿易大區。加快城鎮化建設,完善以拉薩市為中心,以地區所在地為支點,以縣城、邊境城鎮、特色文化旅遊城鎮為網絡的城鎮體系,促進人口適度集聚,力爭“十二五”末城鎮化率達到30%以上。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引導資金、項目、人才向縣域流動,集中打造一批交通便利、基礎條件好、輻射半徑大、帶動能力強的中心縣城和經濟強縣。推進興邊富民工程,加快邊境縣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特殊優惠政策,加大對邊境一線居民補助力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力爭“十二五”末邊境地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區平均水平。

    四、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硬任務和第一責任,努力實現長治久安

    西藏的穩定關係國家的穩定,西藏的安全關係國家的安全。要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立足抓早抓小抓快抓好,牢牢掌握反分裂鬥爭的主動權,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一)深入開展反分裂鬥爭。在反分裂鬥爭這個關係國家安全、祖國統一、邊疆穩定的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立場堅定、認識統一、表裏如一、態度堅決、步調一致。要緊緊依靠各族群眾,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下好先手棋,堅決防範和抵制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深入開展反對達賴集團分裂祖國活動的鬥爭,徹底粉碎一切破壞西藏穩定、危害祖國統一的圖謀。

    (二)堅持依法管理寺廟。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國家管理宗教事務的法律法規,以法律為準繩,以政策為依據,以穩定和諧為目標,構建寺廟管理的長效機制。推進寺廟管理規範化法制化,完善寺廟管理體制,充實寺廟管理力量,切實把寺廟管好、管穩定、管和諧,使寺廟的管理權牢牢掌握在黨和政府的手中。開展模範寺廟創建活動,推進寺廟法制宣傳教育,開展創建和諧模範寺廟、評選愛國守法先進僧尼活動,定期對模範寺廟和先進僧尼給予表彰獎勵,讓他們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激勵,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法制意識、公民意識,自覺做到愛國愛教、遵紀守法、增進修養,堅決抵制和反對達賴集團的滲透破壞,不參與分裂祖國活動,不參加擾亂社會秩序活動,不干預行政、司法、教育和社會管理活動。強化寺廟公共服務,著力解決寺廟通路、通電、通水、通信、通廣播電視等問題;注重對僧尼的關心愛護,切實解決僧尼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逐步實現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全覆蓋,使之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享受到團結發展和諧穩定的成果。

    (三)夯實城鄉基層基礎。廣泛開展深化創先爭優強基礎惠民生活動,進一步加強城鄉基層基礎工作。實現“一個覆蓋”,自治區、地(市)、縣(市、區)、鄉鎮四級聯動,會同中直駐藏機構及企事業單位,抽調21000名得力幹部組成工作隊,進駐全區5451個行政建制村(居委會),實現行政建制村(居委會)駐村工作全覆蓋。完成“五項任務”,幫助建強基層黨組織,做好維護穩定工作,尋找開闢致富門路,進行感黨恩教育,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建立“一個機制”,構建城鄉發展穩定的長效機制,築牢反對分裂、維護穩定的社會根基。

    (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嚴格落實穩定責任,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負起維穩工作的第一責任,維穩專門領導班子要負起直接責任,層層落實維穩工作責任制。健全完善維穩機制,進一步健全黨政軍警民聯防聯動工作格局,形成抵禦達賴集團分裂破壞活動、維護社會穩定、處置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強大合力。著力強化管控措施,抓好重點地區、重點部位、重點領域的管控,抓好應急機制建設,抓好維穩專門力量建設,實現維穩措施全覆蓋,確保沒有縫隙、沒有盲區、沒有空白點。堅決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健全矛盾調處化解工作機制,把握群眾的合理訴求,重視做好信訪工作;深入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對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和重點地區進行集中整治,嚴厲打擊各類分裂破壞活動,努力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第一時間、消除在萌芽狀態。

    (五)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國防意識,著力推進軍警民融合式發展,支持駐藏人民解放軍、武警、邊防、消防、公安、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推動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建立軍警民兼容的物資儲備體系,推進保障體制一體化、保障方式社會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後勤管理科學化。突出抓好核心作戰能力和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國防後備力量平時服務發展穩定、戰時打贏現代人民戰爭的能力。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堅持實施富民興藏戰略,重點辦好十個方面的實事,使各族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更多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一)推進安居工程。高標準做好亞東等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加快實施、保證質量,三年建成18.55萬戶農牧民安居房,讓所有農牧民住進經濟、安全、適用的房屋。五年新建城鎮保障性住房4.93萬套,有效解決城鎮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

    (二)改善農牧區條件。加快實施水、電、路、氣、訊、郵政、廣播電視、優美環境“八到農家”,力爭到“十二五”末,解決所有農牧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實現農牧區用電人口全覆蓋,有條件的行政建制村和所有農林場、邊防站點通公路,建成農村沼氣20萬戶以上,電話入戶率達到93%以上,行政建制村通郵率達到90%以上,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5%以上,從根本上改變農牧區生産生活條件,多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

    (三)搞好生態搬遷。結合生態保護、安居工程、小城鎮建設,突出交通沿線、城鎮周邊等重點遷入區域,穩妥推進生態搬遷,力爭五年搬遷10000戶,確保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

    (四)積極擴大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公職人員崗位、購買更多的公益性崗位、增強企業就業吸納能力、發揮就業援藏優勢,教育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力爭使西藏籍大學生全部實現就業,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農牧區富餘勞動力每年轉移就業35萬人次以上,到“十二五”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左右,切實做到戶戶有門路、人人有活幹、經常有收入。

    (五)著力穩控物價。加強市場價格預警監管,加大農副産品儲備投放力度,建立價格風險調節基金,完善價格應急協調機制,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努力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群眾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六)強化醫療保障。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到2013年實現每個縣有標準化醫院、每個鄉鎮有衛生院、每個行政建制村有衛生室、每個街道辦事處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相應的醫護人員,提高衛生服務水平。

    (七)健全社保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鄉醫療救助範圍,完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制度,各險種參保率達到95%以上;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擴大農村五保供養範圍、集中供養率達到50%以上。

    (八)加強扶貧開發。制定專項扶貧開發規劃,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重點向農牧區、地方病病區、邊境地區、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傾斜,力爭到“十二五”末低收入人口占農牧區總人口的比例降至12%以下。

    (九)優先發展教育。夯實基礎教育,積極推進學前“雙語”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加快發展高中教育,辦好內地西藏班(校),全面落實免費教育“三包”政策,力爭到“十二五”末,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60%、小學入學率達到99.5%、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9%、高中入學率達到80%以上。發展職業教育,放開職業教育市場,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力爭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在校生比例達到4︰6。提升高等教育,加強特色學科、優勢專業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力爭建成1-2所在國內有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

    (十)抓好防災減災和安全生産。認真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提高應對地震、泥石流、暴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強化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重點領域的監督檢查,確保安全生産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六、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為重點,大力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是西藏發展穩定的關鍵。要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一)鞏固發展民族大團結。堅持和完善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把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每年召開一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大力表彰對民族團結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使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始終做到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自覺抵制各種狹隘民族意識,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增強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責任感。加強統一戰線工作,最大限度地孤立打擊極少數分裂主義分子,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二)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認真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國家管理宗教事務的法律法規,依法保護正常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以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高標準辦好西藏佛學院,使之成為促進藏傳佛教健康發展的陣地、培養愛國愛教人才的陣地、向全區寺廟輸送高素質僧尼的陣地。實施藏傳佛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養工程,努力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的宗教界愛國愛教人士隊伍。依法管理活佛轉世事務,牢牢掌握活佛轉世的主動權,決不允許達賴集團插手活佛轉世事務。完善藏傳佛教學銜制度,鼓勵和支持宗教界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述,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三)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支持各級人大依法履行職能,保障人大代表行使職權。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重視發揮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宣傳教育,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的支持力度。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政法機關和政法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司法保障能力。

    七、以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目的,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興起全區文化建設新高潮,努力實現由文化資源大區向文化發展強區的轉變。

    (一)提升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力。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全過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全區文化建設,推進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 發展觀進基層、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轉化為全區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群眾的自覺行動。堅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唯物論、無神論和新舊西藏對比教育,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堅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艱苦奮鬥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凝聚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的強大精神力量。堅持加強對西藏重大理論、歷史和現實問題的研究,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和藏學研究的繁榮發展。

    (二)提升意識形態領域的戰鬥力。針對西方敵對勢力和達賴集團不斷加大對我進行反動思想滲透的新情況,要旗幟鮮明、針鋒相對,強化措施、掌握主動,確保西藏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域的絕對安全。陣地要佔領,堅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領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廣泛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掌握涉藏輿論鬥爭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揭批要深入,深入揭批達賴集團的“三性”分裂本質,打牢反分裂鬥爭的思想基礎。覆蓋要全面,推進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全覆蓋,確保沒有盲區、沒有空白點,使黨和政府的聲音覆蓋全區12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疆域,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有效地傳播到千家萬戶。管控要嚴格,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有效凈化輿論環境。防範要到位,嚴密防範、嚴厲打擊分裂分子進藏入境進行反動宣傳,堅決清繳“藏獨”反動出版物及宣傳品,築牢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反滲透的銅墻鐵壁。

    (三)提升主流輿論媒體的傳播力。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始終堅持黨管媒體不動搖,貫徹正面宣傳為主、團結鼓勁的方針,在全社會唱響共産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人民軍隊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加強主流媒體建設,堅持政治家辦報辦臺、新聞立報立臺立站,做大做強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和出版社,實施黨報黨刊贈閱工程,增強宣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針對性和時效性;加強和改進手機、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建設與管理,加強輿論引導,規範信息傳播,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推進漢藏“雙語”傳播,全區新聞媒體全部實行漢藏“雙語”編印、播發,支持藏語音像製品、書報刊的出版發行,提高廣播影視節目藏語譯製能力,使各族群眾都能看得到、聽得懂、入頭腦、受教育。切實強化對外宣傳,加大西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國際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新西藏的良好形象。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輻射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把豐富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健全自治區、地(市)、縣(市、區)、鄉鎮、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經過2-3年的努力,實現地(市)全部有圖書館、群藝館、數字電影院,縣縣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電影院、新華書店、民間藝術團,鄉鎮(農林場)有綜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電影放映;大力推進先進文化進寺廟,在每個寺廟建設一個文化書屋,儘快實現報刊、廣播、影視寺寺通。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改陋習、講文明、樹新風”,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五)提升特色文化産業的競爭力。一方面,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抓好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加大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力度,加強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和整理,建設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一方面,加快文化改革發展。以確保文化安全為前提,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和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文化旅遊、影視製作、演藝娛樂、出版發行、民族手工藝、高原極限運動等西藏特色文化産業,促進文化與旅遊、科技、生態産業相結合,力爭到2015年文化産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3%以上、逐步成為全區新的特色支柱産業。

    (六)提升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産品的供給力。認真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實施“五個一”工程為龍頭,建立社會主義文化精品創作激勵機制,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和諧穩定為主題,創作更多謳歌新西藏、新發展、新變化、新生活的好作品,佔領城鄉文化陣地,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西藏文化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陳全國強調築牢穩定銅墻鐵壁發揚“老西藏”精神
· 陳全國:建好展示西藏文化和翻天覆地變化好平臺
· 陳全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西藏特點文化發展路子
· 陳全國赴西藏大學慰問師生員工考察教育改革情況
· 陳全國: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確保西藏長治久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