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水利部:我國大江大河基本具備防禦最大洪災能力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31日   來源:人民日報

    經過多年積累,我國大江大河已基本具備防禦最大洪災能力,沿海重點地區基本具備防禦12級颱風能力,全國大部地區已具備抗禦中等乾旱能力,國家防禦水旱災害管理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是日前在成都召開的全國防汛抗旱工作會議上,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對我國目前防汛抗旱能力的基本評價。與此同時,國家水利部門有關專家也介紹説,我國當前水旱災害防禦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不適應,水旱災害對國民經濟的負面影響呈加重趨勢,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年均洪澇災害損失達到1100億元,同等洪澇災害損失在國家GDP中所佔比例我國要高出發達國家最多達60多倍。

    有關資料表明,我國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之一,河流總長度達到43萬公里,其中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20多條,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1500多條。由於我國中小河流數量及流域面積大,其洪澇災害具有突發性、多發性和破壞性強的特點,全國約有70%的中小河流經常發生洪澇災害。

    據有關部門統計,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今年,我國七大江河及太湖流域防洪減災取得的直接經濟效益達到3.4萬億元,相當於同期防洪投入資金的10倍以上,曾經三年兩決口的黃河中下游56年安然無恙,直接經濟效益高達3600億元以上。據1991年以來的統計,我國通過抗旱年均挽回農作物經濟損失約837億元,其中“十五”期間平均每年挽回糧食損失近4800萬噸。

    儘管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現有水旱災害防禦能力與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據有關部門分析估算,我國正常年景工業用水缺口達60億立方米,每年因缺水影響工業産值超過2000億元,全國一些地方因水旱災害和水資源短缺以及水污染而給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仍在加劇。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因水旱災害造成的損失呈加重趨勢,其中每平方公里因水淹而造成的平均經濟損失已由過去的22萬元上升到134萬元,上升幅度超過5倍。據介紹,我國中小河流每年造成的洪澇災害佔了全年災害的60%至80%,造成的死亡人數也佔60%至80%,目前中小河流堤防標準較低,80%的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標準為5至10年一遇,還有一些中小河流甚至仍處在不設防狀態。

    鄂竟平説,經濟社會越發展,對水旱災害防禦能力要求越高,“越來越淹不起,越來越旱不起”。他説,在“十一五”期間全面提高水旱災害防禦能力是當務之急,要建立預案、預報、預警“三預”體系建設,以確保水旱災害防禦能力的全面提高。(記者 鄭德剛)

 
 
 相關鏈結
· 我國江河主要河段具備防禦建國以來最大洪水能力
· 我國修建海堤進程加快防洪工程體系建設逐步完善
· 遼河干流最大水庫落成 遼河防洪體系基本完善
· 中國水利工程年防洪減災效益逾1000億元
· 安徽防洪搶險、民政救災等應急資金撥付開始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