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韓潔)當過縣長、做過多年財稅工作的十七大代表、遼寧省財政廳廳長邴志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幾次用“大有可為”來形容十七大報告給財政部門下一步開展工作帶來的新思路。
“十七大報告把科學發展觀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內容,對我國今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財政部門在這方面大有可為。”他興奮地説。
邴志剛代表認為,報告強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踐證明科學發展觀遵循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符合我國國情。我國改革開放近30年,取得很多成就,經濟總量上升到世界第四位,社會事業發展也很快。但是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國情決定著我們需要科學的發展道路,財政部門在這方面肩負重大責任。報告提出要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同時還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些都為日後財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邴志剛代表説。
令邴志剛代表感觸最深的是報告提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是一個大的課題,此次寫進報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在政府行使職能方面的重要體現。”他認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意味著將更多使用財政收入分配手段,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調節收入分配差距,解決城鄉差距等問題。
“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也讓邴志剛代表更感受到財政在解決民生問題上肩負的重要責任。他説,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國家財力將加大向民生傾斜,增加對教育、公共衛生、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投入,使更多群眾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解決民生問題,財政大有可為。”邴志剛代表説。他以社會保障為例,每年中央和地方財政都拿出大量資金補充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領域,積極促進就業再就業。遼寧出臺了幫助“4050”人員就業的一系列政策,一方面積極創造工作崗位,另一方面進行崗前培訓,還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專項資金鼓勵大學生創業。
邴志剛代表從報告中還看到了未來深化預算體制改革的方向——“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他説,通過規範中央向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並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力與事權關係,對於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實行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邴志剛代表認為這一新提法意味著財政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將承擔更多責任。財政應當通過加快財稅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進而推動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邴志剛代表説,報告關於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描述也表明未來財政應該在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中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
他指出,隨著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未來我國中等收入者會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總體提高,國內需求擴大,進而增加消費。“這些都是相互關聯、相互推動的。”邴志剛代表説:“只有轉變了過去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方式,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