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張曉松、周丹丹)企業登記管理是1978年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恢復建制後承擔的重要職能。
30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企業登記管理工作的定位和職能不斷豐富發展,從恢復建立之初的便於政府歸口管理和提供統計數據,逐步轉變到把好市場主體準入、嚴格市場主體退出、保護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工商機關為鼓勵百姓創業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
審計時限:從30日內到當場登記
2004年7月1日,行政許可法實施,規定企業登記屬於依申請的行政許可行為,對企業登記時期作出嚴格規定,從而促使工商機關在登記制度和服務理念方面實現了重大改變。
各級工商部門企業登記機關以此為契機,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從以前受理審查後30日內作出登記決定,一律轉變為當場作出登記決定。
同時,企業登記由原來實行的受理、審查、復審、核準四個環節,減少為審查員受理、核準員核準兩個權責統一的環節,即“一審一核”制。目前,在全國3634個企業登記機構中,有3404個機構實行了一審一核制,佔全國登記機構總數的93.7%。
互聯審批使繁瑣程序簡單化
為了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全國884個企業登記機關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工商受理、轉告相關、互聯審批、限時完成”的要求,對涉及企業登記前置審批的事項與有關部門進行互聯審批,佔全國企業登記機關總數的24.3%。
有的登記機關還依託地方政府建立的政務大廳,實行集中辦理、聯合辦理,一個窗口對外。
提交材料:從單一渠道到電子數據交換
為了方便申請人提交各種材料,最大限度地搞好服務,登記機關積極拓寬登記受理和審查渠道,在原有登記場所直接受理的基礎上,為申請人提供了多種提交材料渠道,申請人也可以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其他方式提出申請。
現在,大部分地方工商部門通過建立企業登記網站,為當事人提供登記指南,下載申請格式文本,並探索開展網上登記受理申請和審查業務,提高了工作效能,大大方便了群眾。
企業登記信息逐步向社會公開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級企業登記機關加快了電子化和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截至2007年底,全國使用登記管理軟體系統從事工作的登記機構有3526個,佔全國登記機構總數的97%。
2004年7月1日,工商總局企業註冊局建立了中國企業登記網,目前已成為國內外了解中國企業登記管理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重要渠道。各級企業登記機關也普遍建立登記網站,拓展政務公開渠道,全國通過網上公開企業基本信息和實行企業登記政務公開的企業登記機構分別為1393個和1678個。很多地方開通了網上查詢、網上名稱核準和網上年檢等網上受理功能,有的地方網上年檢率已經達到100%。
目前,工商總局正在積極研究探索不冠行政區劃企業名稱核準受理窗口前移工作,在北京、上海、福建、廣東等地的試點運行已經取得初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