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2009年10月1日,國慶遊行隊伍中有60輛各具風采的彩車,其中有4輛彩車以“火車元素”亮相。西藏彩車以大功率機車作為牽引;天津彩車京津城際鐵路動車組設計突出;吉林彩車把流線型的“和諧號”動車組設計成基本車身;交通運輸彩車由動車組、飛機、輪船等幾個要素組成。
彩車展現著輝煌的成就。中國鐵路以世界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引領世界鐵路發展的潮流。
勇於創新 科技水平領先世界
“從無到有,從落後到先進,中國的鐵路技術裝備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紛紛表達了引進我國高速鐵路技術裝備、開展相關合作的意向,要求與我國加強鐵路合作。”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鐵路積極組織科技攻關,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提升技術裝備水平。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鐵道部瞄準世界先進水平,明確提出“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技術方針,以增強鐵路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全面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鐵路自主創新道路,建立了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
高原鐵路技術創造了世界一流水平。在解決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後,實現了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宏偉目標。青藏鐵路開通運營3年來,共運送旅客900多萬人次,格爾木至拉薩段完成貨物到發量700多萬噸。2008年,“青藏鐵路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機車車輛裝備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鐵道部成功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和大功率內燃機車、大功率電力機車技術,在此基礎上,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掌握了關鍵技術,擁有了自主知識産權,使我國機車車輛裝備水平實現重大跨越。
動車組技術在時速200至250公里動車組技術上,成功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世界一流水平的時速350公里動車組技術平臺;在時速350公里動車組技術平臺基礎上,加快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和高速檢測車研發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到2009年8月底,我國投入運營的動車組已達222多組。到2012年,全國投入運營的動車組將達到800組以上,覆蓋整個快速客運網。
重載運輸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大秦鐵路大量開行1萬噸和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在2002年運量達到1億噸設計能力的基礎上,運量逐年大幅度增長,2008年達到3.4億噸,今年將實現3.8億噸,創造了世界鐵路重載運輸的奇跡。2008年,“大秦鐵路重載運輸成套技術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加快建設 鐵路線路四通八達
中國鐵路加快建設發展,鐵路營業里程不斷增加,線路質量和技術等級不斷提高,從而為人民出行、經濟發展、國防交通需要提供了可靠的支撐和保障。
2008年10月,《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調整實施。鐵路部門緊緊抓住建設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以建設客運專線、區際大能力通道、西部開發性新線為重點,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鐵路建設,鋼鐵長龍縱橫華夏大地。
客運專線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我國第一條時速350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和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際鐵路,2008年8月1日勝利通車。開通一週年以來,京津城際鐵路共發送旅客2000余萬人次,實現了安全平穩運營,帶來了京津兩地的“同城效應”。
目前,我國鐵路客運專線在建規模已達1萬多公里。到2012年,將有1.3萬公里客運專線及城際鐵路投入運營,基本建成以“四縱四橫”為骨架的全國快速客運網,並建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及其他城市密集地區的城際鐵路系統。
屆時,將形成以北京為中心到全國絕大部分省會城市的1小時至8小時交通圈。以上海、鄭州、武漢、廣州、西安、成都、瀋陽等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半小時至一小時的交通圈,輻射我國70%的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覆蓋人口達7億多。人民群眾將享受到更加安全、快捷、方便、優質的運輸服務。
大能力運輸通道加快建設。滬漢蓉、包西、太中銀、龍廈、蘭渝等一批跨區域通道項目及西部開發項目先後開工建設,並取得重大進展。到2012年,我國鐵路將新增1.3萬公里區際幹線,並建成1萬公里復線,形成我國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大能力通道網和煤運網絡。
到2008年底,全國鐵路總延展里程達16.11萬公里,營業里程達到8萬公里。到2012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1萬公里,電氣化率、復線率均達到50%以上,發達完善的鐵路網初具規模,鐵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將更為突出。
科學組織 客貨運輸連創佳績
2009年國慶、中秋“雙節”黃金周,鐵路部門在為期11天的假日運輸裏,共發送旅客6075萬人次,增長3.7%。10月1日,鐵路發送旅客達到692.5萬人次,創單日發送旅客歷史新高。國慶節前夕開通運營的甬臺溫、溫福、大麗等新線,首次開行動車組的成都至重慶、武漢至安康線路受到旅客們的歡迎,共發送旅客21萬人次,極大地推動了沿線地區旅遊業的發展。
在全力做好旅客運輸的同時,鐵路部門堅持做好貨物運輸,確保了各類國慶慶典活動所需物資和人民群眾節日生活所需的鮮活物資的運輸。
2009年1至9月份,全國鐵路共完成旅客發送11.7億人次,增長4.4%;發送貨物總量24.6億噸,完成貨運總週轉量18472.2億噸公里。在大幅度增加客貨運輸能力的同時,鐵路部門積極推進增長方式的轉變,狠抓節能減排。鐵路以交通行業不到五分之一的能源消耗,完成了全社會二分之一的運輸量。
在加快建設發展的同時,鐵路部門始終堅持把挖潛擴能擺在突出位置,滿足人民群眾乘車的需求。在1997年到2007年,我國鐵路先後進行了6次大面積提速,提高列車運行速度,增加列車運行密度,發展重載運輸,鐵路網綜合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客貨運量連年大幅度增長,運輸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升。僅2004年第五次和2007年的第六次大提速,就增加了50%以上的運輸能力。
在運輸能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鐵路部門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社會效益第一,通過實行優先安排運輸計劃、優先配置車輛、優先裝車、優先挂運、優先卸車,把90%以上的運力用於煤炭、糧食、冶煉、農用物資等重點物資運輸,保證了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的運輸。目前,佔全社會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鋼鐵及冶煉物資是由鐵路運輸的,確保了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産生活需要。
我國鐵路旅客年發送量由1.02億人增加到14.6億人
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鐵路部門不斷擴大運輸能力,實現了客貨運量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運力支持。
舊中國時期,我國鐵路管理處於分割狀態,各條鐵路實行不同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運輸效率非常低下。新中國成立後,鐵路部門不斷擴大運輸能力,實現了客貨運量較快增長。改革開放以來,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鐵路把挖潛擴能擺在突出位置,不斷提高運輸效率,大力實施既有線提速戰略,實現了鐵路客貨運量持續增長。 詳細>>>
新中國60年:多種方式的綜合運輸網絡基本形成
新中國成立以來,交通運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交通運輸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實現了跨越式大發展。目前,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交通運輸能力進一步增強,運輸生産持續快速增長,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交通運輸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交通運輸業為整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