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3月23日電(記者 郭遠明)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23日上午,“氣象科普上列車活動”在江西南昌率先啟動。以通俗語言和系列專題普及氣象科技知識,將作為南昌鐵路局所有始發南昌的旅客列車廣播的一項常態化內容。我國氣象科普以常年固定廣播的形式“常駐”流動的旅客列車,在全國尚屬首次。
據了解,“氣象科普上列車活動”由中國氣象學會、中國鐵道學會主辦,江西省氣象學會、江西省鐵道學會承辦,旨在充分利用旅客列車這一重要的流動載體,以常態化廣播的形式,廣泛宣傳普及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等氣象科技知識,同時為全國各地深入開展類似活動起到示範作用。
根據活動安排,目前,南昌火車站每天的始發旅客列車有70多趟,每趟適合廣播的旅客列車運行期間都將播出一檔氣象科普專題節目。內容包括氣象防災減災系列知識,應對氣候變化系列知識,四季與健康系列知識等。這些與群眾日常工作生活、臨災應急避險息息相關的科普知識,將有效提高旅客對氣象災害和氣候變化的認識,增強防禦和規避氣象災害的能力。
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強度不斷增加,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不斷加重,對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活以及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目前,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等最易受到氣象災害直接威脅,但氣象災害防範意識不強和自救互救知識缺乏。這是氣象科普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
專家介紹,氣象科普是一項社會化系統工程,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和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我國鐵路網絡密集,旅客列車人口流動量大,充分利用這一重要流動載體和優勢,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普及與教育,是提升全社會氣象災害防禦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