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趙超、李菲)13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的亮點,就是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促進社會化養老。真實做到這一點,相關部門必須找準位置,履行好責任。
長期以來,養老服務在由政府包攬過渡到政府主導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公辦養老機構長期享受體制優勢,大量民辦養老機構無法與其平等競爭,遭遇融資難、用地難、運營難,頻頻陷入生存困境。究其原因,一些政府部門沒有真正做到在政策、扶持、投入、監管上的一視同仁,這需要在政府職能轉換中切實解決。
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部門應充分扮演好倡導者、支持者、協調者的角色,制定好規劃、落實好政策、服務好對象,讓各種力量在公平環境下同場競技,各放異彩。反之,如果一些政府部門高高在上,人為設置各種障礙,就會導致政策措施變為一紙空文,極大挫傷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的主動性積極性,甚至使養老服務格局重回老路。
意見的發佈無疑使民辦養老機構嗅到新春的氣息:降低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門檻、公辦養老機構轉製成為企業試點等措施,實實在在的投融資、土地供應、稅費優惠、補貼支持等政策,目的就是使各類養老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些政策要落到實處,有關部門責任重大。
政府準確定位後,更能夠積極有為。中國社會福利協會對7個國家和近20個省份的一項調查顯示,環境、技術、管理、人才是提供優質養老服務的關鍵環節。這些環節的提高和改善,都離不開政府的正確決策和政策支持。
期待社會力量爭相進入,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很快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