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公祭":"哭墻"前緬懷歷史 悼念遇難同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05 21:2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南京4月5日電(記者 潘曄 鄭思遠)5日清明節,部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和遇難者遺屬、日本友好人士以及社會各界代表等百餘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同胞名單墻(俗稱“哭墻”)前,舉行祭奠儀式,憑吊遇難者,緬懷歷史,呼喚和平。

    今年2月2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立法將每年的12月13日確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將在國家層面進行祭奠悼念活動,4月5日是該項立法通過後的第一個清明節。

    “今天祭掃是公祭日被確立後在紀念館內舉行的首場民間自發悼念活動。”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表示,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可在更廣闊的範圍內,讓更多的人表達對死難者的哀悼緬懷。

    早上8時,離開館還有半小時,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入口處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不少80後、90後,親手折出一朵朵小白花、佩戴在胸前,耐心等待入館。

    上午10時整,“哭墻”前祭奠儀式開始。40多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死難者遺屬陸續來到紀念館,他們滿含熱淚,念叨著“哭墻”上親人的名字,獻花、點燭、焚香……。

    “這面‘哭墻’是我們祭奠親人的唯一地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路洪才在祭奠儀式上説,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中,母親路夏氏、妹妹路小毛、外祖父夏老三、外祖母夏趙氏、二舅夏瑞、三舅夏端被日軍殺害了。“當時我只有5歲,那場人間慘案使我家破人亡。”每年的清明節,都會有很多和路洪才一樣,在南京大屠殺中逝去親人的遺屬和倖存者們前來祭掃。“因為我們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親人沒有墳墓,有的甚至沒有遺體,所以這面‘哭墻’就成了我們祭奠親人的唯一地方。”路洪才説。

    路洪才激動地説:“一看到刻在墻上的親人名字,我的心情就難以平靜。我們都已經是七八十歲高齡的老人了,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親手給親人多上一炷香、多獻一束花,祈禱他們安息。”

    遺屬代表之一,86歲的梅壽蘭説,“大屠殺那年(我)9歲,太祖母、祖父,幾個叔叔、堂叔,還有我哥哥,全都被日本兵殺了,遺體不知道拋哪去了。要是沒有‘哭墻’,我都不知道上哪祭掃。”

    “爸爸呀,您安息吧。”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伍正禧的哭聲讓許多路人駐足,他指著“哭墻”上祖父、父親以及哥哥和表叔們的名字老淚縱橫,他對著“哭墻”喊道:“我今年91歲了,有五個重孫,身體都好。只要我有一口氣,我每年都會來看你們。”

    “4月5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天我帶著我的紀實電影片再次來到南京。”日本銘心會南京友好訪華團團長松岡環在“哭墻”前參加祭奠儀式時説,20多年來,我一直致力於調查參與過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老兵,同時也致力於聽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證言,從加害方和受害方兩個角度相互印證歷史事實的真相。希望所有看過的人們都能産生共鳴。

    被老百姓俗稱為“哭墻”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墻,是每年清明節前後市民們自發地悼念在南京大屠殺遇難親人的場所,經過1995年、2007年、2011年和2013年共4次鐫刻,“哭墻”上現刻有10418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名單。

    “‘哭墻’是30多萬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共同的墓碑,這些名單是1937年南京遭受日本侵略和加害暴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證據,也是南京人苦難歷史的沉痛記憶。”朱成山説,通過每年清明節的祭掃活動,告誡人們,尤其是青年一代要牢記歷史教訓,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責任編輯: 曹樂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