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人大代表呼籲改變我國教育領域諸多不合理現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代表呼籲打破錄取指標地區不平衡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張曉晶、丁錫國)北京有1600萬左右人口,去年北大、清華的招生指標有851個;河南有9700多萬人口, 兩校的指標卻只有171個。北京1.88萬個人中就有1個人能上北大、清華,而河南56.7萬個人中才有1個人能有這樣的幸運,機會相差30倍。高考分數線、錄取指標地區間的不平衡,是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代表議論的焦點之一。代表們發出疑問:“為什麼一樣的分數,卻會有不一樣的命運?這太不公平了!”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代表説,由於北京、上海擁有的全國重點大學數量比其他省份多,重點大學錄取投放大大向所在地傾斜,錄取名額遠遠超過其他省份。因此,北京、上海的重點大學最低錄取分數線比大部分省份低幾十分甚至上百分。例如,2005年北京文科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是486分,上海是497分;而河南是565分、四川是570分。

  張志焜代表認為,近年來“高考移民”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主要是因為各地招生分數差異太大造成的。周洪宇代表認為,重點大學分數線和招生指標向大城市、文化發達地區傾斜,給社會帶來了更大的不公平,容易導致經濟文化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

  江林昌代表認為,把國家部屬高校的招生指標分配到各地,有明顯的計劃色彩。在當年,適當照顧大城市的優先發展,為大城市優先提供大批高素質人才,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權宜之計;但是隨著“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理念的確立,效率優先已經逐步轉變為公平優先,眼下對高考招生制度進行改革尤為必要。他認為,高考招生指標的分配改革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需要國家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和高校三方協調。

  徐顯明代表説,從教育公平的原則出發,中央高校的錄取辦法可以設計一種合理的數額分配方式,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之間分配數額,分配的依據應主要考慮學齡人口,以縮小不同地區之間高考錄取率的巨大差異。(完)

    1 2 3 4 5  
 
 
 相關鏈結
· 代表委員熱議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倒挂”現象
· “兩會”代表委員們圍繞教育不公平問題展開討論
· 任玉嶺委員:將“擇校費”收歸國有用於教育扶貧
· 教育不公─“一黑二斜三苦四醜”
·  建設新農村 教育要先行
· 階層差距正在影響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