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全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1 00:0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海南博鰲4月10日電 

共同開創亞洲發展新未來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
(2014年4月10日,海南博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在春和日麗的季節,同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朋友們相聚在中國美麗的海南島,一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在此,我代表中國政府,對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遠道而來的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

    博鰲亞洲論壇已舉辦十二屆,成為聚焦亞洲、放眼世界的一個重要平臺。“水美魚豐”,這是博鰲的特徵,也是論壇碩果纍纍的象徵。出席本屆論壇年會的有亞太和非洲多位政府首腦,也有眾多的商界領袖和智庫、傳媒界的傑出人士,老友新朋匯聚一堂,大家都為亞洲和世界的發展大計而來。思想越辯越新,朋友越交越真。希望各位暢所欲言,發表真知灼見。

    當今世界正處於深刻變化之中。國際格局面臨新的調整,影響全球與地區局勢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多極化進程曲折。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發達經濟體雖有新的變化,新興經濟體又遇到新的挑戰,不同國家經濟走勢分化,全球復蘇進程緩慢艱難,增長動力仍然不足,實現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任重道遠。

    今天的亞洲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亞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經濟規模佔世界的1/3,人口有40多億,勞動力供給充足,後發優勢明顯,發展潛力遠未釋放。同時,亞洲大多是發展中國家,人均GDP不高,地區發展水平很不平衡,還有7億多人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以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任務依然艱巨。亞洲各國既面臨老問題,也有不少新煩惱。解決亞洲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發展。發展改變世界,發展創造未來。發展仍是亞洲國家的第一要務。

    新形勢下,亞洲保持發展勢頭需要源頭活水,最重要的是發掘新的動力。本屆年會以“亞洲的新未來: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為主題,很有現實針對性,這對亞洲乃至全球都具有深遠意義。在此,我願提出幾點看法,與大家交流。

    第一,堅持共同發展的大方向,結成亞洲利益共同體。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亞洲各國的發展,不可能獨善其身,也不應該是“零和博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能産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疊加效應,甚至是“二乘二大於四”的乘數效應。時至今日,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過去,發達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又增加了發展環境的複雜性,部分亞洲國家經濟增速下滑、通脹上升,甚至出現資本外流、貨幣貶值現象,國際上唱衰新興經濟體的聲音再起。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亞洲國家要繼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把經濟的互補性轉化為發展的互助力,不斷擴大利益交匯點,實現互惠共存、互利共贏。

    過去十多年,亞洲區內貿易規模從1萬億美元擴大到3萬億美元,佔區域各國貿易總量的比例從30%上升到50%,但如與歐盟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所在,我們應齊心協力促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提升區域和次區域合作水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亞洲地區參與成員最多、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談判,是對既有成熟自貿區的整合。RCEP具有較強的包容性,符合亞洲産業結構、經濟模式和社會傳統實際,採取循序漸進方式,兼顧成員國不同發展水平,不排斥其他區域貿易安排。中方願與各方一道,積極推動談判進程。與此同時,可考慮啟動亞太自貿區(FTAAP)的可行性研究,以實現亞太地區貿易投資利益最大化。中國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持開放態度,只要有利於世界貿易的發展,有利於公平開放的貿易環境,中方樂見其成。我們堅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貿易體制在全球貿易發展中的主導地位,RCEP和TPP應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補充,二者可以並行不悖、相互促進,希望RCEP在2015年能夠達成協定。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地區各國同心並力,就一定能夠繼續發揮亞洲作為世界經濟重要引擎的作用。

    第二,構建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形成亞洲命運共同體。實現亞洲共同發展,根本出路在於經濟融合。創造亞洲的美好未來,要靠各國的自身發展,更要靠地區的共同進步。中國有句諺語,“單絲難成線,獨木不成林。”地區國家要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在開放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係牢經濟聯絡的紐帶,抓住創新發展的機遇,掌握自己的發展命運。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融合發展的基本條件。地區各國應攜起手來,加快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基礎設施建設。中方願與相關國家一起,規劃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今年還要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項目。中方願與域內外相關方抓緊磋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備事宜,爭取早日正式成立。産業互接互補是融合發展的主要內容。各國應利用相互毗鄰的地緣優勢,推動上、中、下游全産業鏈深度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的産業網絡和經濟體系。亞洲經濟的命運取決於改革創新和結構調整。各國要順應全球新技術革命大趨勢,加強相互交流,借鑒彼此經驗,促進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養,推動以綠色能源環保、互聯網等為重要內容的“新經濟”發展,佔領未來發展制高點,提升産業和經濟競爭力。這不僅有助於增強本區域持久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將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新的機遇。

    第三,維護和平發展的大環境,打造亞洲責任共同體。地區動蕩是禍,周邊穩定是福。亞洲的進步得益於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和平穩定是亞洲發展的基礎保障。60年前,中國、印度和緬甸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成為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這充滿了東方智慧,也是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我們要把和平共處的理念世代傳承下去。遠親不如近鄰,近鄰可成友鄰。實現亞洲的和平與穩定,需要地區國家凝聚共識,積極作為,共同擔當起應盡的責任。各國應推動安全對話與磋商,加強災害管理、海上搜救、反對恐怖主義、打擊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積極探討建立亞洲區域安全合作框架。

    這裡我要強調,中國將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政策。同時,我們維護本國領土主權的意志是堅定不移的,願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的主張也是明確的。對加強海上合作的積極行動,我們會傾力支持;對破壞南海和平穩定的挑釁行為,我們會果斷回應。中國人歷來講求“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我們重情義,不會虧待朋友;我們講原則,堅定維護根本立場。南海和平穩定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的共同利益,中方願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C)框架下,穩妥推進“南海行為準則”(COC)磋商進程,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和航行自由。中國珍愛和平、渴望發展,願與地區各國共同致力於建設和平、繁榮和開放的亞洲,在不斷增強政治互信中維護亞洲周邊的和平、穩定和安寧。

    女士們、先生們!

    亞洲的發展關乎世界前景,中國的發展與亞洲息息相關。

    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是中國當前宏觀調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長期政策取向。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個上下幅度,無論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或低一點,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不出現較大波動,都屬於在合理區間。根據有關方面的統計數據,當前,城鎮就業持續增加,居民收入、企業效益和財政收入平穩增長,物價總水平保持總體穩定,全社會用電量增幅開始有所回升,結構調整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中國經濟開局平穩,總體良好。但也要看到,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困難不可低估。這些問題既是錯綜複雜國際大環境影響的結果,也是國內經濟深層次矛盾凸顯和增長速度換擋期的客觀反映。

    凡事預則立。面對當前複雜形勢,我們既要冷靜觀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綢繆、主動作為。宏觀調控要把握總量平衡,更要著眼結構優化,根據形勢變化合理把控調控的政策力度,適時採取針對性強的差異化措施。去年我們在實踐中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積累了新的調控經驗。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長期發展,努力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已經確定的方針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能夠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中國的發展有著很強的韌性。我們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

    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是有條件的。中國經濟體量大,外匯儲備多,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迴旋餘地很大,市場空間廣闊。尤其是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人口占全國60%以上,人均GDP剛剛達到5000多美元,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帶來的增長潛力巨大。已經出臺和還將陸續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將對穩增長持續發揮作用。

    基礎實才會行得穩,動力足方能走得遠。中國經濟穩增長是有基礎的,今後一個時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長的良好條件,而且具備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本屆年會主題是尋找新的動力,我們將多方施策,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要向改革要動力。市場中蘊藏著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我們將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建設,形成有益經驗,並複製與推廣到其他地區。這有利於放寬市場準入,更好創造營商環境,鼓勵公平競爭,建設法治經濟,也會更多釋放改革紅利,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穩定市場預期。開放也是改革,開放可以促進改革。我們將著力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譬如,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我們將與國際市場更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二是要向調結構要動力。圍繞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和解決産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以結構改革推動結構調整。加快彌補服務業這塊“短板”,把“營改增”試點擴大到郵政電信等更多服務領域,用稅收等杠桿來培育壯大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業,更多運用社會資本,增加養老、健康、旅遊、文體等服務供給。落實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規劃,從破解城鄉之間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問題入手,有序推進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與運用市場手段相結合,更大規模改造各類棚戶區。我們將推動沿海向內地梯度發展,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重要陸路交通幹線,培育新的經濟支撐帶。著力推進中西部地區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産業轉移創造有利條件。我們還將積極推動綠色工業、新能源、節能環保技術和産品開發,形成新的增長點,在此過程中堅決淘汰落後産能,緩解資源環境的瓶頸約束。擴大國家新興産業創投引導資金的規模,發揮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促進我國産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著力提高生産要素産出率。

    三是要向改善民生要動力。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民生。中國13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是需求的“富礦”。隨著民生的改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不斷增強。我們需要隨著經濟發展,同步提高人民的收入,而就業是收入的來源,是民生之本,我們將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就業創業的財稅金融扶持和服務力度。我們已把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小微企業範圍的上限,由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元較大幅度提高到10萬元,並且還將對個體經營和企業吸納就業進一步實行減免部分稅收的政策,通過擴大就業創業來推動居民收入持續提高。我們將推動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消除群眾後顧之憂。採取鼓勵居民消費的綜合政策,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降低流通成本,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經過30多年的快速增長,中國經濟已進入提質增效升級的新階段。我們不僅要爬坡過坎,還要行穩致遠,集億萬人民的勇氣、智慧和力量,續寫“中國故事”新的傳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女士們,先生們!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時代,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亞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合作共贏。集眾智所為,才是真正成功之道。亞洲各國應密切合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共襄地區發展大業,把我們共同的家園建設好,也為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做出更大貢獻。中國將永遠與亞洲各國一道,榮辱相依,休戚與共,共同開創亞洲發展新未來!

    最後,預祝本屆年會取得圓滿成功!祝遠道而來的各位嘉賓和與會各位朋友工作順利、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謝謝!

責任編輯: 錢中兵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