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化“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23 15:42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坐在國務院第一會議室的參會者,有政府機構的負責人,有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者,但李克強總理對他們的稱呼,一律是傑出的科研工作者。

    8月21日,李克強聽取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設立20週年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的彙報,並同歷年“傑青”基金獲得者代表座談交流。總理感謝各位科研工作者為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科學技術發展進程作出的特殊貢獻,熱情鼓勵參會者暢所欲言,並且對呼聲最集中的問題一一直率回應。

    “小平同志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科學技術説到底是人的因素來決定的,最重要的是人。”李克強説。他在會場輕鬆熱烈的氣氛中強調,要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給創新、創造人才更廣泛的空間,讓中國的“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

    我們今天不論“長”,只論知識豐厚

    參會者之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20年前曾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首批獲獎者。在他發言之前,李克強幽默地説:“我們今天不論‘長’,只論知識豐厚。在這裡,你的身份也是一位科學家。”

    一片笑聲中,原本嚴肅的會場氣氛立刻輕鬆起來。陳竺在發言中回憶,1994年,他剛剛從法國留學歸來,發現國內科研院所經費困難、論資排輩情況嚴重。是及時出臺的“傑青”基金讓他“久旱逢甘霖”,有機會在前沿領域自由探索。他因此建議國家未來加大對傑出青年科學家的資助,對更年輕一些的科學家也提供更大規模的支持。

    “作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受益者,希望國家深化收益機制、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發現更多學術領軍人才。”陳竺説。

    李克強連連點頭,並當場與有關部門溝通後説:“不用等待‘未來’,今天就可以確定的是,要加大資金投入支持的力度。”

    打破會議流程,邀請更多科學家暢所欲言

    會議安排的5位參會者發言結束後,李克強打破既定流程,邀請更多發言席後排的科學家暢所欲言:“你們還有什麼意見建議,坦率提出來。”

    參會科學家們紛紛踴躍發言。有人建議,在國家科技體系中增加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項目;有人提出,政府對科研項目的支持追求“短平快”,但基礎性、交叉性、長週期的科研項目很難找到支持。還有人犀利質問:大學招聘都要求海外學歷,為什麼不以水平評價,這不是“重外輕內”嗎?

    隨著氣氛不斷“升溫”,會場幾次出現了幾位科研工作者“搶話筒”要求發言的景象。總理對他們的問題認真傾聽,在會議最後一併作出積極回應。

    不能讓科研工作者“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

    作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曾經的獲獎者,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潘建偉在發言中説,“傑青”基金最大的創新在於“面向個人”,每位獲獎者都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課題,不用再進行重復申報。

    “你的錢主要用在哪個研究項目上?是你自己‘拍板’確定的嗎?”李克強立刻追問。

    潘建偉告訴總理,在一次出國訪問交流的過程中,他確定了“量子云傳輸”的研究方向。因為有“傑青”基金的支持,他沒有寫申請報告,也沒有通過複雜的項目評審,很順利地就展開了相關研究項目。

    李克強連連點頭:“一些科研工作者之前曾經告訴我,為了申請項目支持,他們每天的工作幾乎‘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

    科研工作者們發出一陣會心的笑聲。李克強説,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通過同行評議嚴格評選,對於獲獎者給予充分的自由度,這本身就是制度創新。

    “要打破束縛人才的制度羈絆,不讓他們被不必要的審批、評比所累,充分調動人才的創新性、創造性。”他説,“要讓創新血液在全社會自由流動,讓創造活動擁有更廣闊空間。”

    轉變中國過去依靠“人口紅利”的發展模式,充分釋放“人才紅利”

    李克強對人才表現出一如既往的尊敬態度。他與參會的科研工作者一一握手、親切交流,並坦率回應、承諾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他強調,要轉變中國過去依靠“人口紅利”的發展模式,充分釋放“人才紅利”。

    “必須坦率承認,中國過去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口紅利’,也就是中國人的勤勞。”李克強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選擇了三位中國農民工。因為他們認為,中國勞工的勤奮和巨大的人口紅利,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關鍵因素之一。

    話鋒一轉,李克強表示,如今的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提高,再持續依靠“人口紅利”可能難以為繼。

    “如果我們8億勞動者的技能普遍提高,中高端人才比例大幅增加,那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會發生什麼樣的質變?”他説,“説到底,要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越過中等收入陷阱,還是要最大限度,釋放‘人才’的‘紅利’。”

    要充分調動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全社會的體制機制都應該有所突破

    李克強提出,推動科技發展,不僅需要政府投入,也需要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企業和市場作用。

    他回憶,上世紀90年代出國考察期間,一位外企負責人告訴他,當地企業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佔企業整體投入的一半以上,甚至超過了政府的科研投入。而在中國,這一數字通常只有不到2%。

    “所以,要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全社會的體制機制方面都應該有所突破。”李克強説。他強調,不僅要學習全球先進科技成果,更要學習世界各地的創新經驗、創新理念。

    科研工作者該坐“冷板凳”的要坐“冷板凳”,該走向市場的要走向市場

    李克強尤其關心科研成果能否轉化為實際生産力。聽取量子通訊、納米印刷等科研成果彙報時,他幾次追問這些成果“有沒有和企業合作”、“有沒有進入市場”。他要求,要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緊密結合,為千千萬萬人的創業提供支撐。

    總理引用數據加以説明:中國的出口貿易中,加工貿易佔60%,其中絕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的代工。

    “也就是説,銷售渠道是別人的,核心技術是別人的,元器件是別人的。我們就出人力,就出汗水!”他説,“可以説,過去幾十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的輝煌成就,都是用汗水換來的!”

    李克強強調,中國經濟要提質增效升級,中國企業要發展,要在國內外市場參與全球競爭,無論是産品還是服務都需要科技支撐。要把科技工作者和企業有機結合起來,把人才的富礦挖掘出來,讓國家增加財富,最終讓人民的日子好起來。

    不過,在鼓勵科研成果轉化的同時,李克強也高度肯定那些執著于純粹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希望你們該坐‘冷板凳’的坐‘冷板凳’,該走向市場的走向市場。這兩者都是國家需要的重要人才。”

    摒棄門戶之見,提攜後輩,廣納人才

    針對科學家們此前提出的問題,李克強也當場一一回應。他強調,要完善創新的激勵機制,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對傑青基金的支持,做好與各類相關基金的銜接,更好發揮政府投入“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把更多資源用在“人”而不是“物”上。另一方面,要鼓勵後進,創造讓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

    “據説,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科研成果,80%以上是在40歲之前取得的。”李克強説,“我們要加大對青年優秀人才的扶持,支持他們奇思妙想的創造,讓他們有希望、有前景。”

    他特別要求在場的年長科學家們提攜後輩、廣納人才。“你們是人才,更要懂得珍惜人才。”他説,“真理越辯越明。要摒棄門戶之見,廣納人才,給大家自由發展的空間,也給智慧更加廣泛的創造空間。”

    聽到這裡,參會的科研工作者們向總理報以熱烈的掌聲。

    要有求賢若渴的思想,“千金市骨”的氣概

    在座談會最後,李克強講起了《戰國策》裏“千金市骨”的故事:一位君王以千兩黃金求千里馬,三年都不能得。等他用五百兩黃金買了一匹千里馬的屍骨後,不到一年,就得到了好幾匹別人獻上的千里馬。

    “500金買千里馬的屍骨,就是為了向公眾告知對千里馬的渴求重視。”李克強説,“我們今天也要有求賢若渴的思想,也要有這樣‘千金市骨’的氣概。要廣聚天下英才,讓中國有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任春) 

責任編輯: 黃林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