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交出“十二五”答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1-18 11:26 來源: 中國科學院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1月15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發佈了院“十二五”期間25項通用領域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表示,“十二五”期間,中科院牢記使命,恪守定位,踐行新時期辦院方針,堅持“三個面向”,深入實施“創新2020”和“率先行動”計劃,凝聚共識,銳意改革,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優化科技佈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白春禮指出,“十二五”期間,中科院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基礎前沿研究成果,實現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供了一批系統解決方案,大力推動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産生重大經濟社會效益。

中科院發展規劃局局長潘教峰介紹,“十二五”期間,中科院改革了科技評估,率先建立了重大産出導向的研究所評價體系,並具體化為可衡量、可測度、可考核的六類重大産出標準。在此基礎上,中科院按照研究所自評、專項驗收和領域評估三個層面逐層遴選,突出重大産出、突出創新質量、突出目標完成情況,最終評選出25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總體上代表了中科院“十二五”的研究質量和水平。

例如,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牽頭完成的拓撲絕緣體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首次通過理論計算預言了可在室溫下存在的三維強拓撲絕緣體,並和清華大學合作,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國際上該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從理論研究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而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牽頭開展的空間科學先導專項,是我國首次以重大科學發現為主要目標的系列科學衛星計劃。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2015年12月發射,目前工作正常並獲得科學數據。

成果“下海”創收逾1.5萬億

在1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介紹,“十二五”期間,中國科學院秉承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宗旨,在推動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科技支撐服務經濟建設方面,中科院“十二五”期間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新增銷售收入超過1.5萬億元,利稅超過2200億元;院所投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累計1.5萬億元,利稅總額超過800億元。

為更好地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科院鼓勵科研人員帶著科技成果“下海”創業,孵化了一批高科技中小企業,5年共有254位高級科技人員離崗創業,培養並向社會輸送創業人才5168人。

嚴慶表示,在科技支撐服務社會發展方面,中科院面向生態文明建設,發揮國家科技智庫作用。“十二五”期間,中科院牽頭組織或參與編制規劃超過1200個,提出並被採納各類諮詢報告和建議超過2.3萬個。

同時,中科院還聚焦社會民生需求,實施科技惠民示範工程。如“青藏高原農牧業發展和農牧民持續增收”工程,2013年、2014年連續實現戶均現金增收2000元以上;“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開展農業關鍵技術研發,增産糧食10億斤以上;海洋生態牧場養殖示範面積已達3萬畝海域,推動漁業資源增養殖、捕撈和加工等全産業鏈的轉型升級。

國際合作助力“一帶一路”

“中科院作為科技國家隊,為服務國家科技外交和對外開放大局發揮了‘先鋒隊’的作用。‘十二五’期間,中科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科學研究、科技人才培養和創新平臺建設方面進行了實質且頗具成效的戰略合作並取得了積極的階段性進展。”1月15日,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曹京華作上述表述。

曹京華表示,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科技合作方面,中科院重點推進與中亞地區在民族藥物研發、生態系統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和資源承載力評價等科研領域的戰略性合作。如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合作共建“中亞藥物研發中心”,與哈薩克斯坦等國科研機構合作共建“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等。

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中科院著力推進與東南亞、南亞、非洲、南美洲等地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環境氣候變化、荒漠化治理、傳染病防控、空間天氣監測等領域的戰略合作。如與尼泊爾等國共建“加德滿都科教合作中心”,與緬甸等國共建“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等。

未來五年,中科院將主動謀劃,重點在“一帶一路”沿線構建國際協同創新平臺,在優勢領域推進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強強聯合與國際一流科研機構開展實質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深度參與全球治理。

多措並舉促青年人才成長

在1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中科院人事局局長李和風介紹了中科院“十二五”期間人才培養及人才隊伍建設進展情況,其中中科院對青年人才的支持與培養成績突出。“十二五”期間,中科院共培養支持青年人才3500余人。

針對青年人才集中、培養力度不足的問題,2011年中科院成立了“青年創新促進會”,為青年人才搭建成長階梯和展示平臺,入選會員聚焦在35歲以下、副研以下的優秀青年科技骨幹。

“十二五”期間,中科院共遴選支持了1793名會員。首批340名會員中已有40.6%的會員擔任了課題組長,7人獲得“傑青”,7人獲得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54人獲得“優青”,14人榮獲國家三大獎,多名會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科研成果。“這些青年人才經過選拔培養已逐漸成長為學術技術骨幹,青促會的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李和風説。

2015年,中科院提出了深入實施“人才培養引進系統工程”的意見。將通過率先行動“百人計劃”,引進學術帥才、技術英才和青年俊才。李和風透露,目前率先行動“百人計劃”首批59個學術帥才崗位和84個技術英才崗位已對外公佈,面向海外公開招聘,並向全院109個單位下達青年俊才指標599個。

責任編輯: 張倩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