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質量供給,提振消費信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0 09:44 來源: 質檢總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3月10日,人民日報“兩會e客廳”邀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支樹平,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代表,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共同探討消費品質量提升問題。以下為專訪文字實錄:

質量提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製造強國。該如何理解?

支樹平:質量問題是全社會關注、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一方面,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這樣的發展成就離不開質量的重要支撐;另一方面,中國産品的質量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質量的保障能力、供給水平與消費者日益增長的質量安全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製造強國,我們理解就是要把提升質量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乃至整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之一,通過改善質量供給,釋放消費潛力,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綜合國力。

董明珠:現在的産品,尤其是家電産品的同質化非常嚴重,單純強調質量安全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産品品質,才能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甚至是創造需求,給消費者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林忠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生産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使供給體系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其中,對質量的要求則是要做到需求牽引、多元供給、創新驅動、立法保障。

主持人:針對國內商品供給與消費者需求之間的不平衡情況,消費品的質量該如何提升?

支樹平: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66.4%。如何進一步增強持續增長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改善産品和服務供給,首先就是要提升消費品品質。從宏觀方面來講,我們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加強質量管理,夯實質量技術基礎,構建質量共治格局。從具體工作來講,就是要“兩手抓”,一手抓質量提升,一手抓質量安全監管。

今年,我們將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針對消費者普遍關心的重點消費品,如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智慧馬桶蓋、智慧手機、兒童紙尿褲等,打一場消費品質量提升攻堅戰。同時,加強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監督抽查,特別是綜合運用執法打假、集中整治、缺陷産品召回等手段,保持質量安全監管的高壓態勢,讓消費者放心消費、滿意消費。

標準引領質量提升,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不斷接軌

主持人:説到質量,就會想到標準。加快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也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如何看待標準與質量的關係?

支樹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標準決定質量,有什麼樣的標準就會有什麼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首先,標準規範了産品質量特性指標,是衡量産品質量的尺度和技術依據,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反映産品質量的優劣;其次,標準也是質量監督的基礎和依據。這些年我們一直強調標準引領,努力追趕國際先進水平。2005年至2015年,我國承擔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數量由6個增至78個,提出國際標準提案數量由36個增至340個,主導制訂國際標準數量由18個增至189個。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一致化水平正在不斷提升。今年,我們還將進一步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重點推進國內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從而倒逼企業創新技術、改進工藝,逐步消除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産品“質量高差”。

董明珠:標準是控制産品質量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目前格力有1萬多項企業標準,格力的企業標準高於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我們主張國家有標準,國際有標準,但是企業內心來講,只有真正滿足消費者要求的標準,才是最高標準。

“品牌消費”新時代,要研究、培育、保護、宣傳好品牌

主持人:在品牌建設方面,政府、企業、協會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支樹平:品牌是信譽的凝結,一個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確立起來,就可以成為質量的象徵、安全的象徵,老百姓就會放心購買和消費。當今的國際市場,正由“商品消費”階段,進入“品牌消費”階段,提升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競爭必須爭奪的制高點。加強品牌建設,必須研究品牌、培育品牌、保護品牌、宣傳品牌。

董明珠:製造業對品牌的認識和維護,是要不斷地創造出改變,給消費者帶來生活質量的提升。企業要用自己的責任和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確保每一件産品都能達到標準。

林忠欽:品牌建設其實比質量提升更難。質量可以測定,品牌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支樹平: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和國家質檢總局一起搞品牌發展戰略的研究,30多個部委也正在聯合製定質量品牌提升行動計劃。就國家質檢總局而言,抓品牌培育工作主要抓住三個重點:一是夯實品牌發展的質量基礎;二是建立科學規範權威的品牌評價體系;三是完善品牌的培育和激勵機制。

責任編輯: 白宛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